辽宁工人报刊社
 

数字化让炼钢工人从“桑拿房”走进“空调房”

作者:本报记者 李瑞来源:辽宁工人报

微信截图_20220818171400.jpg

       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5号线转炉和连铸集控中心全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


82日,在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5号线转炉和连铸集控中心内,操作人员通过智能大屏幕监控现场生产情况,整个炼钢流程通过电脑便可轻松完成。鞍钢劳动模范、炼钢三作业区炉长奈作全感慨道:“集控中心建成后,可以让工人远离高温、高噪音环境,在室内就能轻松炼钢!”

近年来,炼钢总厂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编制了《炼钢总厂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三分厂建设5号线转炉和连铸集控中心,通过远程操控与岗位融合,实现生产操作的高效率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据了解,该厂逐步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炼钢连铸全工序、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推进“智造”升级发展。炼钢工人的工作模式也由经验决策、手动操作向软件定义、模型辅助的人机协同迈进。同时组建了规则模型化、经验数字化的专家团队,为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该厂技术室负责人介绍,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多点运行、“智能折铁模型”的自主研发和“智能辅助挂罐系统”的初步投产,炼钢工人再也不用手抬几十斤的插头连接鱼雷车电缆、挥舞几米长的测温枪取样,“弯腰、抻脖子、手扶摇把、双眼紧盯铁流”的人工折铁时代一去不返了,炉前操作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如今,随着智能折铁模型、自动炼钢模型、智能精炼模型的陆续上线运行,该厂以人工智能为抓手,依托机器学习,以钢种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关联数据、异常值进行处理,提取数据特征等步骤,对生产工艺控制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