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在那“国歌”唱起的地方

国歌素材地

说起《义勇军进行曲》,它的诞生与辽宁有着密切的关系。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长期预谋、精心策划的九一八事变在沈阳爆发。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中国东北迅速沦入敌手。

国难当头之际,不甘做亡国奴的辽宁民众奋起反抗,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号召的鼓舞下,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自发行动,形成了包括各阶层人民、部分爱国官兵和绿林武装在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义勇军的兵力和装备比较落后,但他们仍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尤其是辽宁各地,抗日武装风起云涌。不到一年时间,辽宁抗日义勇军就发展到近30万人。他们发誓词、通电,创作军歌,以此表达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的坚定决心,也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九天,在黑山、新民交界地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第一支民众武装——镇北军树起抗日大旗,组建者正是绿林首领高鹏振。高鹏振曾在民间自卫团当差,后与奉系军阀发生矛盾,被迫投身绿林。高鹏振“为匪十余年,不曾杀过一个人、放过一次火、奸污过谁家的妇女”,在百姓心目中是一位了不起的民间英雄。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高鹏振正在沈阳养病,亲眼看到日军的侵略暴行。他病未痊愈,就决定回家乡组织民众武装抗日。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组建了镇北军。在成立暨誓师大会上,高鹏振公布抗日誓词:“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父母成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

巧合的是,就在镇北军成立同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于北平成立。救国会的宗旨是组成抗日武装力量,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1931年10月初,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张永兴前往高鹏振部,协助整编队伍、严明军纪、开展活动。张永兴将誓词配以“满江红”的古曲,作为东北国民救国军军歌。这支抗日义勇军部队坚持武装抗战达7年之久,军歌始终在部队中传唱。战士们在出操时唱,休息时也唱。

张永兴回到救国会后,以高鹏振创建抗日义勇军为素材,撰写了纪实文学《血战归来》,发表在《新中华》杂志上。辽西义勇军的战绩使田汉深受鼓舞,他写道:“最后的胜利是不决定在敌人的武器,而决定在全国劳苦民众的意志。但凡他们不肯做奴隶,他们是必能把帝国主义强盗踢出去的,不管它的飞机大炮是多么厉害。因此只有组织了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能防卫自己的家的万里长城。”这些关键语句,为后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做了重要铺垫。

从《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角度看,1933年2月26日,来自上海的音乐家聂耳随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抵达热河保卫战前线,慰问义勇军将士,也获得了义勇军《誓词歌》的第一手素材。这为聂耳此后将义勇军的意象充分表达出来奠定了基础。

此外,《血盟救国军军歌》也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重要素材之一。血盟救国军是由辽宁清原人孙铭武、孙铭宸兄弟与新宾人张显铭等人组建的。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正在沈阳的孙铭武深感亡国之痛切。于是,他找到在沈阳的好友张显铭,谈及救国图存之举,两人极为投机,相约分别回原籍,联络同乡、同学等,组织抗日救国武装。就这样,1931年10月19日,血盟救国军在清原宣誓成立,举旗抗日。

在筹建血盟救国军的过程中,孙铭武提出要创作一首军歌,以凝聚军心、提振士气。军歌由孙铭武、孙铭宸作词,张显铭谱曲。歌词内容为:“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起来!起来!我们要团结全国民众,去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支军歌不仅在血盟救国军内部传唱,在其他抗日义勇军队伍中也有传唱。1932年末,孙铭宸到关内宣传东北抗日活动,对这首军歌也进行了介绍。比较来看,《血盟救国军军歌》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歌词、格式、节奏、主题等方面都极为相近。

辽宁本溪,也是抗日义勇军迅速发展且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区之一。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也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有重要关联。

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师范学校操场,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誓师大会隆重召开。桓仁民众奔走相告,辽东14个县的自卫军共一万余人赶到桓仁参加大会。当天,桓仁县城“街巷皆满,围会场数十匝”。经过几个月酝酿,辽宁民众自卫军宣告正式成立,唐聚五任总司令,下辖19路军,总兵力达10万余众。

会后,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写道:“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义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进!进!”与此同时,唐聚五等人还创作了《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光荣!光荣!我军战胜。民众为后盾,主义做先锋。以少击众,秋风扫落叶,抗日军民是英雄。为我民族求生存,尝胆卧薪,才能奠定锦绣的辽东。”

从字面上看,《告武装同志书》的内容与《义勇军进行曲》有重要相似之处。除此之外,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的节点也意义重大。当时,义勇军已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血肉筑长城”的声势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可以说,镇北军的《誓词歌》与血盟救国军的军歌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之初,有宣誓性和号召性作用。《誓词歌》应该是最早使用“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表达,更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而辽宁民众自卫军以10余万众的气势,转战东边道20多个县区,经历上百次战斗,多次收复失地的战绩,则是对之前义勇军斗争经验和战斗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血肉长城”的具象,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印证。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传遍世界的号角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邀请田汉编写抗日题材的电影剧本。田汉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为蓝本,创作剧本和主题歌歌词。1935年,田汉等文艺工作者相继被捕,导致创作中断,年轻的聂耳主动请缨为主题歌作曲。

在辽宁抗战前线的体验,留给聂耳丰富的感性认识,抑制不住的爱国激情在他的胸中喷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一挥而就。随即,聂耳因躲避追捕去了日本。1935年4月末,聂耳将歌谱的定稿从东京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曲谱上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为了使歌曲的主题更为鲜明,几经推敲后,电通公司将歌名更改为《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义勇军进行曲》在影片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迅速传遍全国。在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都高唱这首歌曲;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了《义勇军进行曲》;1938年4月8日,田汉在武汉主持歌咏大会,冼星海指挥10多万群众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抗战时期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最大阵容。

《义勇军进行曲》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鼓舞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不仅如此,这首歌曲还随着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世界。

在史料《黑人歌手罗伯逊》一书中,有一篇由刘良模撰写的题为《罗伯逊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文章。根据该文记载,把《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带到美国进行传播的人,正是刘良模。而把这首歌唱遍世界的,则是美国的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

刘良模是著名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1934年冬,刘良模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民众歌咏会,开始教唱抗日歌曲。次年5月,《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开始发行后,立即成为歌咏会传唱的重要曲目。

1940年夏,刘良模赴美国求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保罗·罗伯逊。保罗非常支持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听了刘良模关于中国民众歌咏运动的情况介绍后,便要求刘良模把中国的抗战歌曲和一般的民歌唱给他听,《义勇军进行曲》便是其中之一。

几个星期后,刘良模应邀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罗伯逊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保罗·罗伯逊用很准确的汉语,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歌曲一经唱响,立刻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家强烈要求保罗·罗伯逊再次演唱。从此,这首歌开始在美国进步人士中传播。刘良模还在纽约组织了一个“华侨青年歌咏团”,教大家唱《义勇军进行曲》。保罗·罗伯逊自己也非常喜爱《义勇军进行曲》,不论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开演唱会,他都把这首歌作为保留节目,用英文和中文各演唱一遍。“我知道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在唱这首歌,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我能演唱是一种殊荣。”保罗·罗伯逊曾说。

1942年,刘良模和保罗·罗伯逊合作灌制了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收录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一组中国进步歌曲。宋庆龄专门为这套唱片集写了英文序言。《起来》销售所得全部汇至中国国内,支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也经常播放此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

10个辽宁人投下历史性一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在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当时,高崇民(铁岭)、周桓(丹东)、车向忱(沈阳)、邹大鹏(辽阳)、杨克冰(鞍山)、李荒(营口)等10位辽宁籍代表参会,投出这历史性的一票。随后,在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被隆重播放。

《义勇军进行曲》正式被确定为国歌,则是在55年后。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年后,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进一步维护了国歌的尊严,规范了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得以强化和维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公祭仪式、升国旗仪式和国家重大庆典、重大外交活动、重大体育赛事上,《义勇军进行曲》永远是响彻云霄、撼人心魄的乐曲。这首从热血里奔流出来、从情感中迸发出来的歌曲,伴随着新中国走过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它以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承载了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国家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寄托了华夏儿女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希冀。    

 上海国歌展示馆中,人们在国歌唱词前驻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