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顾任春风在中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默契地保留着以“中山”命名的景点,或是繁华的中心大道,或是绿茵锦翠的公园……在沈阳,中山则是一座广场。 这座始建于1913年的广场,目睹了战争的炮火,见证了新时代的到来,用百年时光串联起一座城市的沧桑与蜕变。 对于沈阳人王彦来说,中山广场更似“人生约定”。王彦是50后,从小生活在中山广场附近,就读的小学、中学也都在广场周边。20世纪50年代,广场中心修建了一个大喷水池,水池里有假山、小鱼,每到夏天,还会喷出巨大的水花,给周边带来一丝凉爽。王彦常在广场上玩耍,郁郁葱葱的草木和漆成绿色的长椅是他童年的美好记忆。1969年,广场标志性的雕塑群正在修建,读初二的王彦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雕塑的奠基仪式。正如他所说的:“对这里,实在是太熟了!” 对于中山广场的历史及周围建筑,王彦如数家珍:从1908年到1945年,广场周边相继出现了一批欧式、日式建筑,如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今工商银行沈阳中山广场支行)、三井洋行大楼(今招商银行沈阳中山路支行)、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今华夏银行中山路支行)、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今沈阳市总工会)……王彦没想到,长大后,他能成为这里的一分子。1978年,王彦从部队转业回到沈阳,所供职的辽宁省人民银行就是位于广场周边建筑中的一家单位;到了1999年,他又转入广场旁新设立的华夏银行工作。 1985年,王彦30岁。恰逢国庆节,他带着3岁的儿子王田来到中山广场玩耍。看到有人拍照,他临时起意,想和儿子拍张合影。“那时候,彩色照片刚流行,9毛钱照一次,要等3天后才能拿单子取相片。”王彦把儿子哄到毛主席塑像下,“咔嚓”一声,父子俩拍下了在中山广场的第一张照片。那时的他还没有想到,这样的合影,成为爷儿俩共有的“人生主题”。 翻看每一年的合照,拍摄地点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父子俩的样貌,以及身后的风景。早年的照片里,王彦穿着略显老成的中山装,那是当年的时髦服饰。几年后,身上的衣服换成了西装。大多数照片里,王彦身着西装出镜,一方面,这算是银行职员的“工装”;另一方面,也显得更加正式——这是他心中的仪式感。西装有时搭配彩色领带,有时搭配针织马甲。曾几何时,夹克衫风靡一时,王彦也赶上这波时髦,有一年穿着夹克衫拍了一张。 父子俩身后的风景也在不断变换。照片里最显眼的建筑,要数辽宁省人民银行办公楼,后来,这里翻建成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大楼。楼顶的大型广告牌,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沈阳百花电视机”,逐年演变成“555香烟”“诺基亚手机”……随着时间推移,广场周边的写字楼也越来越多、越建越高,渐渐形成如今熟悉的城市天际线。 从王彦打定主意记录这份“家庭档案”开始,中山广场便从一处城市景观,演化为家人之间一个无言的约定。不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王田前往英国留学,一去就是7年。回国后,他又定居天津,一家人分隔两地。但王彦并没停下他的合影计划,每年国庆期间,他都要求儿子回来拍照,从未落下一年。 起初,年轻气盛的王田有些抗拒,心里想着能不拍就不拍。但在异国他乡待久了,他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有一年国庆节,王田因准备论文没能赶上合影,但年末还是被父亲叫了回来。父子俩穿着棉衣,在夜色中补拍了一张。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如今翻看照片,两人都有一脑袋的回忆。 时光疾驰而过,照片里,英气勃发的王彦逐渐老去,王田也从小豆丁长成了男子汉。2022年开始,合影里多了一位家庭成员——王彦有了孙女。面对眼前的世界,小家伙儿还一脸懵懂,正如当年被父亲哄着拍照的王田。被中山广场“圈”了大半辈子的王彦,对这里的感情也愈加深厚。他希望,在中山广场的合照可以延续100年。“等老王老了、走不动了,拄着拐棍去。再不济,就坐轮椅去。等老王变成‘照片’了,就让大王领着小王继续照。” 1985年 国庆节,王彦王田父子拍下了在中山广场的第一张合照。王彦穿着当时流行的深色中山装,王田穿的红马甲则是王彦同事从日本带回来的礼物。“那时候出国不容易,防雨绸在国内还不常见,在当年特别时髦。”1985—1988年的照片里,王田身上穿的都是这件红马甲。2009年,父子俩还拿着这件马甲拍了一张合影。 1988年 照片里的王彦告别了中山装,换上一身时髦的西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子俩身上的服装也更讲究了。1993年,王彦身上的西装是“皮尔卡丹”,皮鞋是“大利来”,王田也开始穿旅游鞋了。这一年,家里购入了一台相机,王彦的妻子成了父子俩的专属摄影师。 2000年 王田去英国爱丁堡念书。面对和儿子的分离,王彦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一年的照片里,王彦手臂上打了石膏,是因为外出吃饭时受了伤。 2005年 出国留学期间,王田每年都会赶回来拍合照。2005年国庆节,王田因为论文答辩,没能及时回国。但他还是在圣诞节赶回家,父子俩补拍了一张合照。 2013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彦习惯穿着西装拍合影。直到2013年临近退休,他才穿起了休闲服装。 2023年 儿子一家赶回沈阳,拍了第39年的合影。中山广场的合影故事还将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