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燃气”深蓝色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一座城的用气安全保驾护航。
5时10分,闹钟准时响起。冬日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宋春胜就已拉开窗帘,望向细碎的微光,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不一会儿,城东湖街道出现了一道蓝色的身影,他胸前的工作牌随着寒风不停摆动,“燃气安检员”并不能被行人清晰地看见。
这是肩负着330万城市居民用气安全的使者,宋春胜是其中一员。太多个真实事例警示着我们,燃气事故对于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巨大伤害。如何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率降到最低,成为他们首先思考的问题。
将步骤烂熟于心
宋春胜的师傅曾对他说:“只有每一个步骤都嚼碎了、咬烂了,刻在心里,新安检员才能独立地进行入户安检。”毕竟燃气安全无小事,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隐患没能及时准确地排查出来,都将后患无穷。
8年前,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安检员队伍正式成立,燃气安检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那年22岁的宋春胜作为第一批安检员,先是进行了3个月的半封闭式培训,后又跟随师傅挨家挨户入户安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8年后,他已经成为一名可独当一面的安检团队班长。这些步骤也伴随着一代代安检员的成长传承至今。大雪节气那天,沈阳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路灯还未熄灭,一众身着蓝色制服的燃气安检员已经出现在启工街道一个小区门口。他们做好了准备工作,就等入户检查。只有到了用户家中了解到实际情况,才能判断出哪里存在安全隐患。
安检员的年龄都不大,但工作起来却十分利索,步骤严谨、合规。入户第一步要检测是否存在燃气泄漏。燃气表后面、胶皮管接头、换火嘴都是出现漏气的常见点位,安检员要拿着嗅敏仪一处处排查。看似随意的一个举动,其实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他们早已经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即使是浓度仅为0.01%的天然气跑漏,都会被嗅敏仪立刻发现,发出“嘀嘀嘀”的急促警报声。而一些严重的天然气泄漏,就是从这0.01%开始的。
在确保没有泄漏的情况后,安检员还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指正。如排查主管线及表后管线是否有腐蚀,表前开泰管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管线私改,管线穿越烟道是否有套管……这些都是常见的管线安全隐患,可位置往往十分隐蔽,安检员跪在地上进行检测是常有的事,他们裤子的膝盖处大都被磨成浅蓝色。排查过后,他们需要在《户内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宣传确认单》(以下简称“《确认单》”)上一一记录。公司也会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确保每一份《确认单》都填写得准确。
《确认单》上需要填写的项目有近50项,小问题与大隐患兼而有之,因为事关用户安全,每一项都得检查、排查。如果发现用户家的燃气及配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安检员要第一时间告知用户,通知其立即整改或严禁使用。装有热水器壁挂炉的家庭,则要进行特殊的排查。“是否安装排烟管,是否为直排式热水器,烟管能否单独通向室外……”宋春胜说,除此之外,还要查看居民家的用气室与卧室、起居室是否存在隔断,是否存在多种气源同处一室。由于每个家庭的装修结构、燃气管线布局都不完全相同,对于安检员来说,每次的入户安检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仿佛一天又一天的现场测验。
“偶尔也会出现一场意外的期末大考。”宋春胜说,在他上班第二年,就有过这么一次突发状况。
当时,宋春胜正在小区2号楼进行入户安检,突然,隔壁楼的居民找到他,“快!快去我家看看,燃气管断了。”男子死死拽着宋春胜的手,脸上的汗珠不断向下滴落。宋春胜没有犹豫,背着15公斤重的工具箱,仅用2分钟便赶到了事故现场。他简单勘查后发现,居民家中的燃气主管线断了,正呼呼地向外冒着气。宋春胜指导住户打开门窗通风,自己则将一块抹布塞在了管线断口处,并开始寻找燃气表的主阀。但难点是用户家的燃气表被包在装修柜里,扳手根本够不到。情急之下,他只能对用户家的装修柜进行破拆。
经过努力,主阀成功关闭。住户再次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只是这一次多了感激。
像这种突发状况,大多数安检员其实是没经历过的。每次公司组织培训,宋春胜都会把他的这段经历和大家分享。在他眼中,安检员只会“检漏”是不够的,居民楼内的一切突发情况都要能解决。“每个安检员心里,都必须牢记一串‘红线’指标:当燃气泄漏的浓度接近爆炸下限5%时,遇到明火会产生爆炸;室内天然气含量达到10%时,人会出现呼吸困难,浓度再高就会有窒息的危险;爆炸的浓度上限为15%,此时遇到明火,燃烧的现象更为突出;当天然气浓度接近上、下限的中间值,即所谓的当量浓度时,爆炸的破坏力更大。”这段话,宋春胜一遍遍重复,从不觉枯燥。
排查安全隐患后,安检员需在《户内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宣传确认单》上进行记录。
入户“早晚高峰”
对于安检员来说,早晨6时到8时是最宝贵的时间,也是最忙碌的时间。安检员要根据所掌握的用户资料,最先联系那些上班族,进行“错峰”安检。
8时以后,则开始地毯式入户安检。安检员在旋转的楼梯间爬上爬下,敲门声不断响起,直至太阳走到正南,他们才放下手中的工具箱,准备休息一会儿。据统计,每名安检员一个上午能敲开20户居民的房门,而宋春胜的班组有15人,一个上午就可以检查300户,成绩斐然。
每次爬楼前,安检员都会检查工具箱,看看是否配备完全。工具箱里常备两把管钳子、两把扳子、两把螺丝刀、一台嗅敏仪、一条10厘米长的胶管、10个燃气报警器和一个U型压力计。简单的配置,相加之后却重达15公斤。在入户检查时如果谁家没有安装燃气报警器,他们都会为其免费安装。如果是简单的接头漏气或是燃气表后漏气,只要不涉及更换燃气管,安检员现场即可为用户维修。维修过后,用嗅敏仪和U型压力计各测量一次,再次确保没有漏点存在。
家里没有留人,是最令安检员头疼的一件事。敲不开门,不代表无人居住,更不代表没有燃气安全隐患。午休时,在车上扒拉一口午饭,安检员就开始给每一位到访不遇的用户打电话,预约下次安检的时间。理想状态下,安检员可以通过电话搞定一切。然而现实却是,拨出去20个电话,只有几个能打通,其他的不是停机就是无人接听。这时候,安检员就得在小区里开启“长跑比赛”。先去找小区物业,再去找社区网格员,向他们一一询问这些用户的详细情况:“是长期无人居住还是换房主了”“上下班时间你们了解吗”“有没有他们家其他人的电话”……为保障每一位住户的安全,安检员想办法、跑断腿、磨破嘴,在不懈努力下,将入户率从65%提到了76%。
有人说燃气安检是技术活儿,也有人说它是体力活儿。安检员几乎每天一半的时间在爬楼,一半的时间在检查。一天下来,每个人平均需要爬100层楼。上午没能敲开门的用户,安检员贴张《到访不遇通知单》。等到下午,还要再次爬上楼二次敲门确认,仍无人就再贴张《二次到访不遇通知单》。
很多人早出晚归,安检员等到晚高峰结束才能“堵”到这些用户,大家都早已习惯了“早7晚7”的上下班时间。也正缘于这一份执念,他们不仅提高了入户率,更让一座城的用气安全再添一层防护罩。
人工与智能
“现在的燃气安检,跟8年前相比,有着太多的不一样。”40岁的张铁看着手中的嗅敏仪不胜感慨。他是宋春胜的师傅,拿过全国技能比赛的大奖。
安检员队伍成立之初,公司给每人配备了一台日本进口的嗅敏仪,检测时只要听见“嘀嘀嘀”响,就说明有漏点。当时张铁既好奇又兴奋,感觉这东西很神奇。不过现在这台设备已经落伍了,新的国产嗅敏仪不仅能准确测出漏点,还会在屏幕上显示漏气浓度,科技含量高了一大截。
燃气表也有许多新变化。过去的老式燃气表开关处使用的是旋塞阀门,一旦阀门处的油没抹全,就会出现问题,更容易漏气。在过去,安检员入户最先检查的就是燃气表,看看有没有出现漏油、缺油的情况。后来有了球阀和锁阀的燃气表,不再需要抹油来控制,给安检员减少了一定的工作量。燃气表上的燃气管线多为镀锌铁管,易腐蚀,会带来安全隐患;而另一种开泰管虽然耐腐性强,但防火性差。金属波纹软管的诞生给了安检员全新的解决方案——硬度、防火性兼具,管线的安全性也更高。
帮助安检员提高效率的,还有近年来不断改良的燃气阀门。如今安检员给居民安装的都是底座阀或防超流量阀门。以防超流量阀门为例,一旦居民家出现软管脱落,排出的天然气流量过大,阀门就会自动关闭,及时阻止燃气泄漏。
燃气安全无小事,安检员越来越受重视的同时,也涌现多种智能设备。3年前,沈阳开始大规模为居民安装燃气报警器,为的就是能24小时监测居民家的燃气情况。只要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报警器就会响起,并将报警信息同步传到燃气公司和居民的手机里。
科技的进步不断强化着这支安检队伍,也让宋春胜所在班组的居民入户安检漏气率从早期的8%降至1.4%。“其实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宋春胜说,沈阳一些新小区高层用户已经用上了智能燃气表。这种智能燃气表不再需要抄表员来查表,会自动把用户每月的燃气使用量上报给公司,还可智能识别屋内的天然气浓度,一旦出现漏气,立即自动断气,从源头上防止泄漏。
不过,对于燃气这种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行业来说,科技的进步只是助推器,人工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曾有一位安检员在入户检查时,被一名40多岁的男子拿剪刀顶在脖子上,逼迫安检员一直趴在地上检修。安检员趁着男子不注意报了警,被解救下来才知道,该用户患有精神疾病,经常拿着剪刀在家里比画。经过此事后,安检员专门开了一次会,一是强调在入户安检前必须先和社区打招呼,哪个小区若有类似用户,一定要先联系监护人,确保监护人在家才能入户安检;二是让大家再次意识到身上的重担,如果该男子将屋内的报警器破坏,后果不堪设想……为避免这类不可控的意外,安检员又刷新了检查、维修、保护的精细标准,毕竟面对情况不同的用户家庭,安检员才是守护居民安全用气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