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工业互联网,底气和信心

来源:当代工人

2023年10月,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举行,多项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向大众展示。

其实这并非是沈阳第一次举办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全球性大会。早在2019年,沈阳就举办过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次年,大会主办方宣布,“每年如期在辽宁沈阳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意味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将永久落户沈阳。

时至今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已连续在沈阳举办五届。之所以常驻,与辽宁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工业不无关联,更源于国家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时代背景下,辽宁工业“上云用数赋智”的蝶变。

在沈阳的调试装配车间里,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对产品进行出厂前的最后调试。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它自己的“大脑”——装有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控器,每20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在本溪的“无人工厂”内,设备每完成一个环节的生产后,再无需人工调度,因为遍布工厂的AGV小车(自动导向车)已自动将物料运送到站;在铁岭的生产车间里,智能设备对每颗玉米粒的重量、规格、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后“胜出”的玉米粒才有资格进入自动包装系统;在大连的智慧港口上,集装箱被有序吊起,整齐地装上班轮,动作精准、行云流水,仿佛一切都是自动生成……这些场景的变化,是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的体现,也是辽宁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背后,根本逻辑则是辽宁工业主动求变的决心。生产效率低,对人工操作依赖度高但招工难,市场前景好订单猛增但规模跟不上,生产环节不透明产品质量迟迟提不上去……当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地位相对下降,单一环节的技术升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整体发展需求时,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大规模系统升级,映入辽宁企业的眼帘。于是,原本掣肘的现实难题演变成新锚点,开始不断释放“数智”红利。比如在企业内,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可指挥机器人包揽大部分脏活儿、累活儿、重活儿:小到一块钢板的分拣,大到10多吨桅杆的装配,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在企业外,只需扫描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从原料到出品的全过程都转化为具体、可读的数据呈现开来,不仅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得到优化,客户只需手机下单,即可完成个性定制。

最重要的还有观念上的变革。对于工业互联网,大众认知多停留在“机器进场,工人离场”上,这是认知的误区。要知道,在任何领域,人都是唯一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放置于工业互联网之中亦是如此。所以面对工业互联网,从管理“人力”到管理“人智”,甚至用“机智”来激发“人智”,进而助推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才是内在本质,也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议题。

本刊编辑部


“智改数转”,停不下来的风

文| 王雷

自2019年起,每年在沈阳举办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展示了工业互联网的前沿技术成果。

“智造”来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回头审视: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以金融、地产等虚拟经济为主导的“去工业化”所带来的“空心化”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开启“再工业化”战略进程,工业互联网概念应时而生,并迅速向世界扩展开来。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理念,随后日本提出了“新机器人战略”,英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工业互联网战略。

工业互联网为何物?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其出版的《工业互联网导论》中给出解释: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的核心目标在于建设产品、生产线、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互联互通平台,通过对制造业核心要素数字化、网络化整合,帮助制造业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领域的全新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整个制造体系与服务体系全面融合与智能化进程。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解析,于大众视角而言,无疑有些艰深晦涩。2022年,央视《对话》栏目曾经做过一期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节目,问答环节中,通用技术集团数科公司总经理刘海舟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消费互联网就像是一个短跑比赛,工业互联网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消费互联网是老百姓的需求,我需要订餐,我们就有了网上外卖平台。工业互联网的驱动力更多是来自于供给方,它涉及的整个产业链条、环节,复杂度大大的高于消费互联网。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赛道上,无疑是重量级角色。

从时间上看,在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一系列路径清晰浮现——制造的血液流经一个叫工业4.0的时代脉动中。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可以看到,我国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以国家战略的考量研判,自上而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最为现实的层面是,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既是传统工业迭代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基于自身资源优势的自然选择。2023年,中国的工业产业世界占比为30%,另一方面,中国已超10亿网民,累计建成5G基站318.9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 1.45 亿户。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国喊出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的产业升级无疑显得更有底气,发展工业互联网亦是国体资源禀赋的顺势而为。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互联网产业经济报告》当中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4.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9%,预计2023年,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72%。并且,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全国已建成近800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时代风口

2015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开幕,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的海尔实践”的演讲。张瑞敏在演讲中说:工业改变了世界,谁来改变工业,肯定是互联网。

青岛的海风温润平和,张瑞敏的演讲却激情拜,他在演讲中谈工业互联网带来商业模式、制造模式、消费模式的颠覆,谈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但最引人关注的是他的工业互联网“跑步机”论,他鼓励制造业企业离开跑步机,融入互联网。因为在跑步机上跑了一万步,停下来还是原地,留给企业的是大量积压的库存和大量的应收账款。而融入互联网,则由单边市场变成多边市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埋单”,张瑞敏的语境中,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

在国人大多停留在“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同时,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布局早已悄然铺陈。在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中国有62家,仅海尔就有8家。“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来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正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制造业的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重要路径、手段和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的时代风口,一路向北,来到辽宁。

2019年,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在沈阳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自此,这一盛会每年秋天都会在沈阳如约而至,至今已经连续召开了五届。

为何将这一全球峰会选择在辽宁沈阳且连续召开五届?时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一语道破:辽宁工业基础好、工业门类齐全,具有先天的产业优势和广阔市场。如果能抓住全球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它来提质增效降本,促进转型升级,就会赋予老工业基地以新的发展动能,从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的提质升级,工业互联网是必须要走的路。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辽宁在2022年实现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千亿元,虽然同国内的发达省份仍有差距,但以辽宁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辽宁党政从实际举措出发,充分认识到辽宁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从政策举措上为辽宁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2023年2月23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出台,方案中明确,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同样,在辽宁提出的攻坚之年的目标任务中,则显得更加具体: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上突破。

所谓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无疑是清晰的路径之一。

在2023年沈阳举办的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是这届大会的主题。大会上专家学者和与会嘉宾均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有力抓手进行深入研讨和座谈。而台下的参展厂商则更为实际,以签订合约和达成合作的方式作为拥抱辽宁工业互联网的回应。

辽宁实践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制造中心,这里环境静谧,听到的只有脚步声和些许的交流话语。200余名各类专业工程师来来往往 ,同步联动。控制中心巨大显示屏上,显示着生产流程的全部控制信息,形成了新型数字化大脑。即便生产现场遇到问题,数字化大脑亦能快速做出判断,下达指令,这样的便捷程度远超过传统车间集控室。

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参观如今的钢铁厂感叹,“梦想照进现实”。

在辽宁,这样工业互联网场景改变的绝非是传统的冶炼行业。铁岭市开原川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传送带上的玉米在等着被挑选的命运。嫁接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设备,通过风选、色选等对每颗玉米粒的重量、规格、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后胜出的玉米粒进入自动包装系统被赋予专属条码。在航天三菱,企业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到客户反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生产效率呈指数型翻倍。

这些工业互联网场景,在辽宁已遍地开花。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身处互联网+后工业时代,每个制造业企业都深刻地意识到:拥抱工业互联网,是必须要走且要走好的路。

近些年来,辽宁先后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引领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全省14个市及沈抚示范区均围绕工业互联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沈阳、丹东、锦州、盘锦等市还分别就软件产业、智慧矿山、大数据、智慧园区等印发了相应文件。大连、铁岭、朝阳等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改造等建设。

如今,全省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接入企业突破1万家,标识注册量达12亿;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40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8个工厂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数量居全国第八位;15项两化融合指标全国排名同比提升。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担心的是“智能制造”是否会取代人工,又导致新一轮的“下岗潮”。这个问题曾交由人工智能回答,给出的答案是:工业互联网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一些领域内,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工业互联网会催生出智能家居安装工程师、智能城市规划师、智能制造工程师、医疗健康顾问、物流规划师等。这些人才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恰恰是,辽宁工业互联网存在着人才缺口。全国人大代表、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早已深刻认识到培育工业互联网人才,将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她提出的“关于在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时期,支持辽宁加快高校专业融合建设,设立产业学院及工业互联网大学的建议”等,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在《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鼓励省内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一个行业,政策、资金、人才都不可或缺,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大好局面之下,道路均将铺陈,辽宁也注定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热土。在面临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非常时期,以工业互联网的强劲发展,来筑牢新型工业化基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新型工业化增长引擎,无疑是辽宁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股强大力量。  


看得见的数字,看不见的变革 

文| 康晓

沈鼓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后,马长好通过电脑就能接收图纸。

2019年6月,我国发放第一张5G牌照。5G的出现,让工业互联网成为可能。目前,我国有超过60%的5G流量奔跑在工业互联网上,改变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型、领军型企业,承担着我国石油、化工、空分、核电、天然气输送等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工业互联网的到来,是一场由生产到管理的全面升级,对于企业、中层、一线工人各自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哪些变化?

云端“魔法棒”

“咚咚”……

收到“沈鼓云”的提醒,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郝玉明点开屏幕,便可查阅到生产线的全部动态数据。如今沈鼓人已经习惯了数字化办公带来的高效便捷,而这一切的起点,还要从46年前说起。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为解决日益增长的运算需求,“经国务院批准,沈鼓厂做出了引入IBM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决定。”郝玉明说。

“沈鼓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之一。”据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宗玉回忆,1979年冬,中国大陆第一台IBM大型电子计算机顺利抵达沈阳,“当时警车开道,一路护送,场面特别壮观。”繁杂的数据输入电脑后,只需简单几步,便能快速得到答案。体会到信息化的高效便利,沈鼓厂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尝试。

工业互联网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2014年开始,沈鼓集团加大工业互联网投入,升级ERP系统,通过对企业人、财、物三方的数据互通,打破产供销等各项业务的数据孤岛,实现了重点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和数据共享使用。

郝玉明回忆,彼时,企业已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出于科技水平、带宽延迟等条件限制,当时的工业互联网还达不到数字化的高度,企业想通过平台让数字走进车间走出企业,仍旧行不通。

随着2019年6月我国第一张5G牌照发放,同年沈鼓集团开始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沈鼓云”。“沈鼓云”的到来,改变了车间、办公室繁杂的纸质流程,工人只需通过云平台就可实时查看自己的完工情况,每个设备的制造时间,是否已出厂,点开屏幕就可看得一清二楚。“‘沈鼓云’对设备数据的信息采集,对设备的后期维护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郝玉明解释说。通过“沈鼓云”服务平台在机组上部署的传感器,可实时感知机器的运转数据,将机组运行状态和各组参数实时反馈给企业,通过对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与客户实现“零距离”交流。

“在机器未出现故障前,我们就能为机器远程把脉,通过数字化监测,在机器出问题前给出最佳解决方案。”沈鼓集团测控公司副总经理佟立臣说。对于石油、化工等这些“流程工业”企业来说,一旦压缩机坏了,所有流程都会瘫痪,一天可能损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正是有了云端“魔法棒”,才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向沈鼓集团抛来意向书。企业凭借工业互联网东风,连续6年实现各项指标两位数的跨越式增长。

尝到工业互联网的甜头,沈鼓集团在数字化建设的道路上动力更足了。每年投入3000万元,加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公司针对绩效、员工、制造、客户、技术等中心建立了七大数据模块,但这些模块链接的并不紧密,无法实现智能化同步。”郝玉明说。

为加快国际化建设的步伐,沈鼓集团历时一年研制测试。2023年11月,沈鼓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期)正式上线,实现了企业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线上管控。未来,智鼎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同步研发设计、同步生产制造、同步仓储物流和同步运营服务,使每个环节智能分配无缝对接,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互联,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全面支撑。

提质生产力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除了庞大的数据支撑,更多的是对人的改变。

作为在沈鼓集团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工业互联网的到来,让马长好感触颇深。2004年入职时,马长好所在的转子车间只有4台20世纪70年代国外淘汰下来的半数控机床,生产线上噪音大、机油味儿重。后来机床更新了,但从接收工单到准备物料再到手动录入加工数据,依然耗时耗力。有些部件加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报废。“工作一天下来身体累,心也累。”马长好说。现在,只需轻点几下屏幕,从“派工”到“完工”整个过程就能轻松搞定,所有的切削工作,都由受指令控制的全自动机床接手。

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马长好和他的工友。“以往来什么需求就干什么活儿的工作模式彻底得到了转变。”马长好说,转子车间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后,翻图纸、记数据的时间省下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生产数据分析,在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进行研究创新。

“以前生产一台闭式叶轮需70天,现在50天就能完成。”郝玉明说。几年前,一台机床坏了,班长要各车间联络,打半天电话才能协调解决。如今有了智能化调配系统,3分钟就能搞定。

“以往是凭经验操作、肌肉记忆指挥大脑,现在有数据支撑,用数据说话,直达客户需求。”马长好认为,智能化改革后,等工的时间大大降低,他和工友们的工资直线上升,员工们的生产干劲更足了。

在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透平解决方案中心总工程师姜妍看来,智能化改造后,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之间的边界已越来越模糊,“好的工人,不仅能想方设法将图纸变为现实,还会根据生产经验为产品设计出谋划策。”

马长好的例子,只是沈鼓集团在车间打造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智能制造不仅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郝玉明说,曾经企业的检测检验环节不够完美,智能化后,所有的操作步骤平台都会监控得到,也会将一些指导性的参数反馈给工人。这样,在合格率上会有很大的改变,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通过工业互联网这一庞大的智能数据库,将所有的运营数据真实地反馈给企业,每个工人的技术、工时、效率全部以数字形式呈现。同时,个人数据与绩效挂钩,工人对自身技术水平、企业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成为产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这样一来,企业中层管理职能得到了有效释放,由数据所反馈出来的车间、企业数据也会更加真实、客观。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企业出现了问题,却没能得到中层的直接反馈,或反馈是错的,不是由衷的,怎么办?工业互联网给出了答案。企业从接到订单到生产、发货,最终交付给客户,全部数字化呈现。最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看便知。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让企业的经营状况、各部门的运转情况、文件的抄送与传达,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甚至企业年终总结报告的PPT,都不需要人来做,而是大数据一键呈现。

在数字化转型中,一些岗位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现在都无图纸化办公,图纸不再打印,像我们的制图员、送图员都已通过转岗培训,进入新岗位,原岗位直接撤销了。”郝玉明说,工业互联网让一些高技能人才回归到应有位置。以前沈鼓集团聘请的一些科研院所老师,除了搞设计还得抄录一些关键数据。如今有了数字化系统,这些科研院所的老师就完全可以发挥所长,贡献更大力量。

无限互联生态圈

“咚咚”,收到一条“石油客户设备运转异常”消息后,佟立臣立即打开智能服务平台,输入账号,多台压缩机运转情况在屏幕前一目了然。很快,佟立臣就拨通了故障方“接口人”的电话,说明了异常原因与解决方案。一个多小时后,远隔千里的客户打来电话:“故障已排除。”

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在机组上部署的传感器,可实时感知机器的运转情况,将机组运行状态和各组数据实时传回企业,通过对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与客户实现“零距离”交流。

让设备“开口说话”,是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在其后端打造的一个应用场景,为产品的运维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果能打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圈,那将是又一个维度的提升。“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前端的信息溯源,所有入库的材料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证’编码,这样可以更好地监控产品质量。”郝玉明说。但这只是工业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早在几年前,沈鼓集团就曾设想,能否组建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将上下游企业囊括其中,实现上下游的资源共享。

“到时候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郝玉明解释说,有了这个大网,企业接到订单,数字化平台就会根据订单需求,为企业同步挑选出适合的上游供应商,计算出企业生产所需的时间,智能排出仓储物流的时间点,从材料进厂到工人生产,再到排期、交付,每个环节都能够无缝衔接。同时,利用智能系统,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调配方案,“例如我们要往北极圈附近的客户供货,智能系统就会提醒,什么时间适合船运,是否会出现结冰风险。”

这些美好设想,几年前被提出,碍于辽宁各大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未形成“全网”合力,数据彼此不开放共享,极大限制工业互联网的迭代升级。

如今,企业的这一蓝图,在国家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即将画上句号。

20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搭建的“星火·链网”正式启动部署,标志着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智能数字共享平台即将实现,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022年11月7日,在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正式上线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2023年,沈鼓集团获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今天,我们打开机床,制造出的不只机组设备,更是一座数据金矿。”郝玉明感慨地说。

驱动制造走向“智造”。如今,发生在这里的变化,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联”出来的新生产力

文| 郜华天

智能化机械臂对产品加工完成后,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检测。

2022年,联联加二级节点及创新应用获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总经理郎岩松为此自豪不已。

一台便携式3D四轮定位仪从营口漂洋过海,销往意大利,最终安装于佛罗伦萨一家汽车服务中心里。制作定位仪的原料来自哪里?都经过了哪些工序?保修期多长?

过去,就这些问题,辽宁鸿全自动汽车检修设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回答全球各地客户的问询。而自从公司加入了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一个为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精细化工、镁制品等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防窜货管理等创新型应用后,客户可以直接扫描货品或箱体上唯一的数字标识,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所需的信息都能一一查询和验证。这不仅进一步确保了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还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

位于渤海之滨的营口市,有着辽宁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和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这里,工业互联网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让不同领域企业跨界融合,让产业园区规模化发展,展现了工业互联网“联”出来的生产力。

为什么在营口

工业互联网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加速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内容。

尽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却长时间处于空缺状态。转机发生在2019年,联联加(营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联加”)成立,并建成东北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向上对接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节点和应用系统,扮演着枢纽角色。东北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这才真正步入正轨,也给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工业互联网,营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接大陆桥、东连海上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营口发挥港口基础优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基础。在产业升级的当下,营口六大支柱产业——新型建材、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制材料、纺织服装都急需转型。这也让一向“敢为天下先”的营口人迈向了新的赛道——数字经济。

“按常理,沈阳、大连等城市经济体量更大,应该更适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但是营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民营经济发达。民企最注重的是效益和成本管控,而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提升正是在这两方面。所以我们的出现是顺势而为,在做前期推广时,获得的认可度也很高。”正如联联加总经理郎岩松所说,民营经济堪称营口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板块。截至2022年底,营口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1%的地区生产总值、71%的税收、69%的固定资产投资及90%的就业岗位。

在民营经济的滋养下,工业互联网在营口茁壮成长。截至目前,联联加二级节点累计接入企业近600户,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营口党政的大力支持。2019年以来,营口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营口市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营口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数字营口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政策法案,有体系、有次序地为工业互联网保驾护航。

“主要是政策和资金支持。”郎岩松介绍,营口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省级工业互联网领域试点示范等项目的企业以大力支持。“比如一家企业加入企业节点要花费80万元,有了政府扶持之后,就可以省了一半的费用,这不仅极大减轻企业的负担,也让更多有心无力的企业看到了加入工业互联网的曙光。”

“开始做工业互联网的前两年,几乎每天都干到快天亮,朋友还问我呢,怎么不到40岁,头发就白了一片?”郎岩松笑着说。当然,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2022年,联联加二级节点及创新应用获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联联加这家只有50多人的企业,让近千家企业在网络链接起来,尝到了万物互联的甜头。

链网协同

2023年4月17日,在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星火·链网”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对标识解析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标识解析就相当于为物理世界的一切在数字世界中建立唯一、可信、安全的‘身份证’。有了身份,不同领域的数据就有了互相认知的媒介,就可以相互往来了。这些身份认定后,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使用,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巨大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

标识解析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建设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由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5个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两个灾备节点组成,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2500亿个,服务企业超24万家;二级节点达281个,实现了31个省(区、市)和40个重点行业全覆盖。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机器间的相互通信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提供了新手段,已经成为企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争夺的关键资源。通过建立标识并利用解析技术,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设备正在激活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功能,为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营口,不仅工业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也是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落户的先发城市。

什么是“星火·链网”?“简单地说,就是区块链技术,让作弊变得困难,相应地,确权变得容易。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星火·链网’的应用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郎岩松介绍,“星火·链网”凭借特定标识追溯商品流通的渠道,知识产权持有者可以授权流通范围,超出范围的流通将无法获准,这将有效防止在未授权情形下知识产权被用于产生其他的商业价值。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链和网搭起来,形成真正的链网协同。”郎岩松说,“链”和“网”分别指的是前文中提到的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依托营口市同时具备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的优势,超前谋划建设国内领先的链网协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2023年上半年,辽宁供销
农创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星火·链网”平台给其农产品打上标签和分配编码。“凭借产品标识和编码信息,金融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资金贷款,同时也让我们半年就实现了3780万元的出口额。”

辽宁供销农创联科技有限公司监理孙忠胜介绍,“星火·链网”不仅让企业生产透明、产值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在农业数据方面的可信度和价值化。

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链网协同平台是基于全流程监管的出口订单贷款模式,解决银行资金发放后“怎么管、谁来管、管什么”等问题,改善基于信用体系的金融市场环境,解决企业与银行间的双重困局。截至目前,该平台运营主体公司已获取授信额度达到3个亿,累计帮助8家企业融资贷款了3000余万元。同时,该平台还使企业贷款综合周期从几个月缩短至21天。

从“梨形”到扁平

以传统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为例,每周总体生产时间约为80个小时。但实际情况是,生产线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带来各种非计划停机,质量问题、插单问题产线切换等,都会造成产能损失,最后这条生产线有效生产时间可能只有预期的一半。按照大数据模型计算,如果工厂使用智能工具匹配产能、排期,生产线的有效生产时间将超过100个小时。

“工业互联网提供的,正是对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辽宁中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增明很有发言权。

“那是我们启动注册标识解析项目后的第一次正式生产。”刘增明印象颇深:他在手机APP上确定接下订单的同时,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根据这张订单响应起来——上游的镁矿厂迅速调配10吨镁矿、电机厂迅速调配50台电机,系统自动精准匹配上游的产能情况,让产品每到一个环节都不会被耽搁。同时,还通过工序调整,生产周期比以往单打独斗模式缩短了12天左右。“一年多来,我们某些关键生产环节的能耗下降超过30%,这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成型工段的生产成本实现了高达60%的降幅,而压砖机的生产效率更是实现了3倍的跃升。”刘增明兴奋地分享。

在工厂,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组织分配员工等重任都落在中层领导肩上,但由于诸多原因,时常出现生产计划混乱、采购价不透明、员工感受到不公平对待等情况。工业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顽疾。“数字是不讲人情的,也是最公正的。后台数据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它会告诉我,问题出在哪儿,哪里需要优化调整。”

公司加入工业互联网之后,很多员工找到刘增明,说自己担心被裁员。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员工们逐渐发现自己不但没有被裁掉,反而工资更高了。“假设以前一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两个零件,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他的身上,而是出在流程上。工人每天可能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等待同事送原料,等待领导质量检测。现在不同了,是原料在等待工人完工,后台自动质量检测。”刘增明说,自从使用AI设置生产计划,机器人取料、送料之后,工人的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只要工人想干,工资收入翻倍就有可能。

刘增明说自己最近看到了一段访谈,很受触动。访谈中,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说,在海尔集团取消中层管理制度之后,反而让大家拥有了共同的目标,使资源得到了最优化利用。“是工业互联网体系,带给我全新的思路和感受,相信有很多企业家也是这么想的。慢慢地,我们企业从臃肿的‘梨形’管理变成扁平化,我也能切实地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和能力发挥。”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可以说,现在的时代属于工业互联网。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了全部工业大类。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0.06万亿元、2.29万亿元、2.3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自身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5万亿元。“只有读懂时代,才能摸准发展风口。很庆幸和欣慰,我们踩到了时代节拍上。”刘增明说。      


莫被华而不实的“概念”迷惑

文   辽宁社会科学院 温晓丽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是政府和企业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也在多方关注中蓬勃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由关联内容看核心要义。工业互联网的边界至今仍有些模糊,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其与各类产业和要素的联系。最初的工业互联网是与先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等新动能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演进,最近人们又将其与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一起讨论。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拨开令人眼花缭乱的枝叶,工业互联网的内核与本质在逐渐清晰。其核心要义就是在我们的经济运行中构建一种信息物理系统,将工业物理世界和互联网数字世界链接起来,将现代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进而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性创新和生产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复杂多维系统,其发展既长期也不独立,取决于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关联产业的发展。

由发展历程看演进路径。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工业互联网兴起。2018年,国家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快速推进。2020年,国家开始着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2021年,国家提出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工业互联网步入创新发展的快速成长期。2022年,工业互联网进入产业深耕阶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日趋完善。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24年,工业互联网向服务业数字化、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拓展。从国家的相关部署和实践效果看,工业互联网的“触角”正在以更新技术、更高标准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延伸。

由辽宁实践看推进策略。辽宁是工业互联网建设响应较早的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3年辽宁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科技含量、国内外影响力、签约项目质量均创历届之最。辽宁拥有完备工业体系的应用场景,较好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网络基础服务能力,未来应以工业互联网思维,着力于推进面向企业内部的智能工厂,面向企业外部价值链延伸的智能产品与服务,以及面向产业生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工业互联网三大应用路径,借助工业互联网补齐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短板,丰富应用场景,促进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单纯“生产制造”向工业互联网下的“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以及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形成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和区域新质生产力。

由供给需求看未来方向。从技术和产品供给方面看,未来,“AI+工业互联网”将会逐渐成为主流,有了AI的助力,工业互联网有望凭借高技术性、高融合性、高附加性和高渗透性,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从而催生企业的数字化集成和技术革新,以及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而创生数字文明对生产生活全方位、深层次,甚至革命性的改变。当然,政府、企业也需审慎而行,莫被华而不实的“概念”迷惑,为使人眼花缭乱的伪技术、假创新“埋单”。需求创造供给,从用户和大众需求方面看,中小企业用户对规模化、通用型、低成本、可实现商业闭环的工业互联网有着旺盛需求,大型乃至头部企业对专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需求尤为迫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市场参与者要瞄准用户需求提供产品服务。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消费者的需求一定会形成市场信号回馈到生产端,而工业互联网将会助推生产端快速形成高质量生产力以满足需求。这个时代,人们与科技双向奔赴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业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