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猫之城
2023年9月的一天,我落地想象中那个漫天飞着热气球的“浪漫的土耳其”。但当我从伊斯坦布尔机场乘车一点点接近闹市区时,竟后悔自己辛苦熬夜做攻略了。
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小猫咪或在鱼摊儿前“猫猫祟祟”,或者在街边享受至尊的梳毛服务,把整个伊斯坦布尔当成游乐园觉得困了乏了,倒头就睡,以天为被、地为床,生活得不亦乐乎。于是,整座城市仿佛成了一个大型“猫咖”,对于我这种爱猫人士来说,这里简直成了快乐天堂。
曾有人统计,伊斯坦布尔光是流浪猫就多达12.5万只,加上家养的猫,总计有超过20万只猫在与人类共享这座城市。然而,那里的人从没有想过驱赶流浪猫,而是给予它们最大程度的爱护。
伊斯坦布尔的许多店家都养猫,甚至机场都有猫。随机走进一家便利店,首先欢迎你的就是门口躺了一地的猫,它们在阳光下眯眼假寐,惬意得不得了。那里的猫一般都很亲人,随便你摸,不会闪躲也不咬人。一些店家还会在风雪天气时让猫进屋取暖。有时猫太多了,屋里座位不够客人坐了,商家宁愿关门谢客,也不会把猫赶出去。
坐地铁时,你可能还会遇到“猫猫检票员”,它们慵懒地趴在闸机上。乘客买没买票的事儿可不归它们管,它们只管享受过路人的抚摸和贴贴。
在伊斯坦布尔,市民和游客都对这些猫司空见惯,有些市民出门时还会带上一些猫粮,以便随时投喂,他们甚至会让猫吃自己的食物。许多店家会准备装着猫粮和水的小碗放在门口,路过的猫随时都能吃上一口“百家饭”。
食物和水唾手可得,爱抚和贴贴随时享受,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伊斯坦布尔的猫个个整洁干净、珠圆玉润,它们随时会来蹭你的腿,有的还钻进你的怀里要抱抱。更有趣的是,偶尔遇到猫猫打架,人们还要承担起为它们劝架的职责。
在伊斯坦布尔,即便是经常偷鱼吃的“恶霸猫”,渔民也不会驱赶它们,就算被咬了,渔民也只是责怪自己不小心,还自我安慰道:“猫猫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这不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嘛!”
在定期投喂猫的市民中,有人是出于感激,因为自己曾经精神状况不好,在喂猫过程中一点点被治愈;有一个人曾在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一只冲着他喵喵叫的猫,结果走近发现猫旁边有一只钱包,里面正好装着他需要的100里拉,从此以后,这个人也就开始投喂流浪猫,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好运。
伊斯坦布尔人不仅爱猫,他们甚至为此拍摄了纪录片《爱猫之城》。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把街头的猫都当成了宠物猫,而非流浪猫。伊斯坦布尔人认为猫猫也是城市的居民。
伊斯坦布尔人对猫的情感,已经不仅停留在爱护和照顾的层面。他们对猫更有一种敬重,正如纪录片中所说:“猫可以感知到上帝的存在。狗以为人是上帝,但猫知道,人类是以中间人的身份,遵照上帝的旨意行动。这不是说猫会忘恩负义,它们只是懂得比较多而已。”
政府与市民的共识
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流浪猫,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除了市民投喂,伊斯坦布尔街头有许多特殊的自动贩卖机,人们把可以回收的塑料空瓶子放进去,机器就能掉落猫粮,让路过的猫都能饱餐一顿。这些回收空瓶子的费用也会用于购买猫粮,一方面为流浪猫狗提供了食物,一方面又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爱猫、养猫的闭环。
猫咪在土耳其生活得相当惬意,与当地的政策和法律密不可分。早在2004年,土耳其政府就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对流浪猫狗进行救治而不是消灭;第5199号动物保护法提出了不杀生、不抓捕的规定。后来,土耳其政府又陆续出台弃养行为会被罚2000里拉、虐待动物会被判处6个月到4年监禁的法律法规,并规定对流浪猫狗要进行强制绝育。
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来去自如的猫耳朵部位往往戴着像耳钉一样的标记。这可不是虐待动物的表现,而是猫咪已经成功接种疫苗和做过绝育的标记,里面还带有定位器,可以随时追踪,定期为它们打疫苗。
爱护动物的志愿者会开着动物医院的巴士在城市巡游,定期给街头的猫咪做体检、绝育、驱虫。这些巴士上还有猫咪的展示柜,市民喜欢哪只小猫,办理相关手续后就可以领养。
伊斯坦布尔有6座流浪动物医疗中心,流浪猫狗的打疫苗、绝育、安装芯片、驱虫等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其中一座可以容纳1204只流浪猫狗的医疗中心,被誉为全球第二大流浪动物照护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方便人们将有疾病的流浪猫狗随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不仅如此,政府的喂食车还每天会去固定的投喂点投放干粮。光是在伊斯坦布尔,一天就要投喂接近一吨的饲料,到了冬天还会变成一天两顿。有些流浪猫甚至懂得定时守候着喂食车,到点儿就渐渐摆摊聚集在一起等着喂食车来,听到车的声音就跟着车一起快乐地奔跑。想象一下,那画面该是多么有趣和有爱。
伊斯坦布尔政府还在街头设立的猫屋,让流浪猫都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照顾这些流浪猫的费用全部由伊斯坦布尔政府承担。在那里,就算你不小心被猫咪抓破了手也不必担心,直接去公立医院就能享受免费的狂犬疫苗接种,居民和游客都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
不只是伊斯坦布尔,整个土耳其都是如此,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流浪动物的照顾费用。土耳其农业和森林部部长就曾经透露,该部门在两年里花费了超过3100万土耳其里拉(相当于696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各地方政府照顾流浪动物。
可以说在土耳其,不论是市民自发的行为,还是政府出台的各种举措,无不体现着土耳其人对于猫深深的爱。正如《爱猫之城》中一个卖鱼的大叔所说:“对动物的爱是另一种爱,不爱动物的人也无法爱人,这点我确定。”
古老的猫文化
土耳其人为何如此爱猫,这要追溯到安纳托利亚和古埃及文明时期。在古埃及文明中,猫就拥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法老的陪葬品中都有猫。当时的人们相信猫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在上古埃及历史中重要的女猫神——巴斯特,就象征着守护、健康、幸福。后来,巴斯特成为女性、儿童和猫的守护者。
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区,猫咪在消灭该地区老鼠泛滥和保护农作物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此,人类与猫建立真诚的友谊。
罗马智慧大学和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他们对200多只猫遗骸的DNA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猫咪都起源于安纳托利亚和埃及。在奥斯曼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猫咪已经被当成家养动物,逐步适应了与人一起在城市里共存。后来随着猫的数量逐年增多,伊斯坦布尔也就慢慢形成了猫文化。
猫咪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要归功于奥斯曼时期的人们,其中的主力军是庞大的帝国首都和帝国境内其他城市为流浪动物而建的各种慈善机构,以及那些专门照看流浪猫狗的慈善人员。
土耳其人爱猫,还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耳其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而在伊斯兰教中,猫被视为洁净的动物。先知穆罕默德就有许多喜爱猫的故事。土耳其甚至还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杀了一只猫,那么你需要建造一座寺来求得宽恕。”
14世纪时,猫就已经是土耳其常见的家畜了,因为当时土耳其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容易招来鼠患,人们便普遍养猫来捉老鼠。久而久之,猫越来越多。
中世纪,鼠疫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土耳其也未能幸免于难。猫咪在阻止鼠疫扩散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人们对猫的态度一直都很友好,这种态度延续至今。
如今,猫已经成为土耳其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们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当地人也认为猫咪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在土耳其,与其说是猫依赖人,不如说是人依赖着与猫之间的亲密与羁绊。有人觉得猫是自己和上帝之间的桥梁,更有人觉得猫是自己活在世上的一面镜子。就像我在伊斯坦布尔街头随意走进的一家工艺品店老板说的那样,“一只猫在你的脚上喵喵叫,抬头看着你,其实这是生活对你的微笑。那些我们幸运的时刻,都是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还活着。”老板边说边轻轻抚摸着一只流浪猫,还不时地望向脚边的两只小猫。这人与猫和谐共处的画面,比当天下午的阳光更让我觉得心里温暖。
漫长岁月里,土耳其的人们用爱滋养着猫猫狗狗,猫猫狗狗也在一点点治愈着人类。也许,城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随处可见的毛孩子,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