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学铁人带队伍

作者:文|李靖怡来源:当代工人

人物名片:

曹沛杰,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加氢车间主任

完成自己的拆除任务后,曹沛杰还会巡查其他现场情况。

对于石油人来说,铁人王进喜是一座丰碑。成为像王进喜那样的人,一直是曹沛杰追求的目标。从一名普通操作员到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加氢车间主任,他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虽说是主任,但在办公室里找到曹沛杰的机会很少,生产一线才是他的主战场。

2023年,他接到了拆除悬浮床装置和40万吨/年高压加氢装置两个报废装置的任务。这两个报废装置年头久远,图纸也残缺不全,若外包给专业拆除队,成本大幅增加不说,还难保时间进度。为了节约成本,曹沛杰咬牙接下了任务。

管架、平台、走梯腐蚀严重,装置内介质清退情况未知……拆除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几番努力下,曹沛杰联系到当年比较了解情况的老同志,增加拆除的安全系数。尽管心里有了底,但曹沛杰深知实践中的每一步每个环节仍不能掉以轻心。

在拆除加氢大套东侧的一处管架时,看着4层管架上30条密如蛛网的下架管线和在用管线,曹沛杰考虑着存在的风险:“其实每条管线上都已经标注好了,但要真出现万一,那后果不敢想。”因此,每次切割,他都爬上5米高的管架再三确认,监督作业。

600米长的管线,间隔5米切割一次,曹沛杰已数不清每天爬上爬下多少次。只记得在这6个月内,两套报废装置成功拆除,安全事故一次未发生。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在曹沛杰的带领下,加氢车间也是厂里出了名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在一次技术改造升级中,车间要在1个半月内完成正常3到4个月完成的任务,确保公司在大检修后能正常开工。曹沛杰将车间人员分成两个工作组,24小时连轴转,歇人歇工。场地狭小、人员众多、作业量大……半个月下来,大家身心俱疲,一位老班长甚至不堪精神和高强度工作的双重压力,要求辞去班长职务。曹沛杰找到老班长推心置腹地谈感受、讲道理。他说:“其实我也快挺不住了,天天工作到深夜,回家也睡不踏实,脑子里全是活儿,担惊受怕的,就怕出安全问题。但不改造,风险就像定时炸弹,你能安心上班吗?想想王进喜、老班长王海,咱们咬咬牙都能挺过去。”按时交工那天,老班长感慨地说:“不经过这次的苦,就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潜能。”

铁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纪律,铁一样的担当。银装素裹的厂院里,曹沛杰和同事们穿梭在装置中,工作的身影渐行渐远,他正带着他的队伍循着铁人的足迹,阔步向前。他们要在重振辽宁工人雄风中展现新作为,在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贡献新力量。 


为了集装箱大船顺利出海

文 |康晓

工人加班加点模拟设备切割路径。

7:35

朝阳照进厂房,照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牌匾闪闪发亮。此时,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塔冲班班长素已经来到车间,准备20分钟后的早会内容。尽管早会只有5分钟,但精炼:刘素会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同时给36名组员分配当天的生产任务。

8:00

早会结束,机器的轰鸣声随之响起,大家都投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车间一角,十几名组员正在为6艘集装箱大船制作电件。“我们塔冲班是2007年成立的。”刘素说,自组建起,塔冲班就肩负着公司异形件产品从图纸分解、绘图、编程,到产品加工一体化的重要职责,工艺精度要求十分严格,像这组电件,组装在船上后不允许维修,更不能返厂。

11:30

组员从各个机器前会聚至车间一角,拿着手中的设计图,争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组员的业务技能、适应高质量产品输出而开展的临时小课堂活动。课堂上刘素和组员不仅会进行头脑风暴,还定期将一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分享给彼此,共同进步。

12:00

授课结束,组员一边品味厂里的午餐,一边探讨着刚才的知识点。饭后,大家常坐在一起聊天看报,但今天有台崭新的数控机床到来,组员全部被它吸引过去,畅想着未来使用它的画面。“有了这台机器,我们的工作效率又能提高一大截。”组员李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摸着崭新的设备爱不释手。

13:00

组员重新投入生产环节,其中3名组员被刘素安排负责对新机器进行调试。“对于新机器的到来,我们是有充足准备的。”刘素说,一个月前,班组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数控技术水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台机器。

14:30

当天的第一批零件生产完成了,两名班组检验员用卡尺反复测量后,在本上勾画了一个大大的对号。产品良率高来源于塔冲班过硬的技术与不断的自我提升。多年来,塔冲班一直被称为公司里的“学习标兵”,潜心钻研自动化生产线及加工设备,摸索出多种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6:50

车间里突然安静下来,组员开始关停身旁的机器,进行下班前的大清扫。“这环节必不可少,良好的车间环境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刘素一边清洁,一边检查每台机器的情况。仅用10分钟,组员就已清扫完毕,忙碌了一天的工人陆续走出车间。  


百分百班组

文|百合蓝鸟

沈阳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民品车间

在全体组员共同的努力下,焊接合格率提高到100%。

在沈阳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民品车间里,班组成员正在为来自海内外的多个订单而紧张忙碌着。有的在钻研打孔,有的在焊接零件,有的在组装零部件,车间内并不燥热,汗珠却在他们脸上不断渗出。

“从下料到组装,从焊接到安装调试,可以说钳工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班长田英群指着车间里十几米长的“大罐”说。从外观看,它更像一个普通的油罐箱,可里面却有成千上万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精准衔接,都凝聚着钳工一班人的汗水与心血。

这个28人的优秀集体,在班长田英群的创新式管理下,多次迎难而上,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时候,保质保量完成交付任务。

几年前,随着公司主打产品——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市场不断扩大,国外订单纷至沓来。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不给企业丢脸,田英群组织全班组员定时学习、研究图纸,定期研习工艺文件,把握关键环节,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组员在田英群的带领下,实行为此次任务制定的全新工作流程,科学安排工序衔接,上道工序主动为下道工序负责,不仅在生产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出的加工方法更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100%合格率。

提起那次突破,田英群很是感慨:“带氩焊接这一技术,我们足足攻关了4年。”她说,带氩作业就是一边往管子里充氩气一边焊接,一旦焊接不牢固,后期就很容易出现夹渣、漏气现象,这对生产企业和买家都是损失。

起初,钳工一班在带氩作业的操作上,成功率只有60%—70%,也就是说,每十个焊接管中就有三四个废料。废料的产生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成本,也延长了工期。为提振班组成员的士气,提高成功率、降低成本,田英群主动参与到每一次的试验中,电光石火之间,总有田英群的身影。看到班长的努力,组员也开始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各工种各工序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攻关。

那时候,田英群带领班组每天琢磨如何提高成功率。听说国外做得好,就想办法要来视频一同摸索研究,开分组讨论会,彼此分享经验。田英群还组织大家在班组内开展技术大比武,在比武中让组员的技能步步得到提高。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在2022年,车间终于在这项加工技术上向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将焊接的成功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了上来。

有了钳工一班的技术保障,企业的核心产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就更稳了。公司研发的食品速冻装置和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先后出口到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多次完成全部关键零部件及整体设备的一次性合格交付。“带氩焊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用我们100%的合格率焊牢国际订单,继续开拓市场。创新的旅程,我们班会一直在路上。”田英群说。  


骑单车的“六朵金花”

文|张举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地点:沈阳市沈河区文化东路58号

人物:沈阳祝家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客服发展部

战辉(右)和班组成员每日定时分析供暖运行参数。

“筑梦嘉园小区11-1号3单元4楼单元立杆管网爆裂,急!”凌晨2时,部长战辉接到通知后,火速联系维修师赶往抢修现场。一个多小时后,破损管道被换了下来,供暖管道恢复正常。

“夜间打进电话的居民需求更为急切,无论多辛苦,我们都必须保证客户能够取暖!”今年40岁的战辉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做起工作来雷厉风行,在沈阳热力战线上一干就是14年。包括她在内,客服发展部总共有6个人,清一色的女员工,人称“六朵金花”。其中5位组员,负责祝家热力8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运行任务,东至长青桥,南至富民桥,西至青年大街,北至文化东路。每年的供暖季,也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战辉与组员还未到达公司,值班人员就又接到了一通来自文化东路58号的电话。电话对面是一位近80岁的老人,在与其女儿取得联系简单了解情况后,战辉立即掉转自行车车头,前往现场。

这位老人住在2层“把山”的位置,1层是其他住户停止供暖的车库,加上暖气年久失修,屋内温度一直无法升高。分析好现场情况后,由维修人员先对管道进行疏通。战辉则与90后组员王帆用随身携带的塑料布对卧室、客厅和阳台的窗户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温度。离开时,室内监测温度已达25摄氏度。

王帆还对此次上门进行了特别记录,以便后续回访。她说:“目前城市里仍有许多供暖困难户,独居老人正是其中一个群体。我们会对这些人进行特别记录,每年定期回访,同时也为大家提供塑料布,做一些我们客服发展部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公司后,微信工作群里的信息提示音仍在不停响起。王帆连发几段1分钟的语音,详细给文萃公职住宅小区的杨大娘解答地热排气问题。王帆坦言:“女性干客服工作,更有优势。”当用户不理解甚至刁难时,“六朵金花”总能面带微笑,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与用户沟通。

在供暖初期,由于接电话太多,客服发展部人人都备着一盒金嗓子喉宝。王帆的声音至今听起来仍有些嘶哑:“前一阵儿,每天要接听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用户打来的问询电话。现在供暖进入了平稳期,电话少多了。”但组员仍不松懈,定期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服务类信息,帮助用户解决类似放水、排气之类的疑难问题。几个月下来,维修电话数量逐日递减,供热责任区域内二次回水温度全部达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