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铎正在制作金属虾形工艺品。
伴着狗吠,穿过悠长的胡同,记者迈入一扇颇有年代感的院门,便来到了程铎的工作室。这个地处辽阳市白塔区南郊,被程铎称为工作室的院落,不过是一座已近废弃的农家小院,小院内只有没了薄膜的大棚和两间平房,其中的一间就是他的工作室。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更像一间加工金属制品的小作坊,屋内除了房主留下的破旧家具外,就只有电锯、钳子、锤子等工具了。但是只要留意,便会在角落里发现用钢板制成的圆雕螃蟹、渔篓、稻穗、菊花……钢铁本色迸发出让人欢欣的灵动姿态。
程铎是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制管分厂的一名电工,他业余时间就喜欢钻进简陋的工作室,沉浸在自己的艺术空间进行创作。低矮的平房里,夏日闷热,只能靠一台旧电风扇降温,每天都是一身大汗;冬天没有供暖,他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跺脚驱寒。“我心里有团火。”当记者问他是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一坚持就是十几年,他的回答很坚定:这团火就是他向往艺术的火,再苦再难也不会熄。
程铎虽出身农村,但从小就对竹木雕兴趣深厚,工作后一直想自己上手试试。奈何适合竹木雕的材料少则几千元,动辄数万元,非他一个工薪族能够承受得起。此路不通,他便琢磨用什么样的材料能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芜湖铁画,他眼前一亮:“我在工厂工作,最熟悉的莫过于钢铁,我叔叔就是铁匠,小时候我常常泡在铁匠铺里,对钢铁有天然的亲近。”在钢与铁之间,程铎选择了钢,因为便宜又不生锈。“一张钢板就够我用一年的了。”
没有美术基础,艺术之路必定坎坷,但胸中烈火催促程铎迎难而上。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程铎的寻艺之旅在敲敲打打中上路了。经过多年的摸索尝试,最终他确定了采用圆雕、深浮雕小品组合成图雕的形式。从菊、兰、竹、荷、葡萄、牡丹到虾、蟹,程铎不断尝试创作题材,从笨拙呆板到活灵活现,程铎敲敲打打又是十几年。期间,工作室因为平房动迁三迁其地,越搬越偏僻。经历了无所适从、灵感枯竭、自我否定……无论多么艰难,他胸中的那团火始终炽热。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铎的金属雕塑因工艺精巧、生动传神,在省市大赛中多次获奖,在苏州举办的“天工苏作杯”非遗大赛中荣获非遗传承奖,并多次受邀参加文化展出。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黄金时段连续4天播出《地理·中国》辽阳专题“山河春色·太子河畔”系列节目,程铎在荧屏上展现自己的金属雕塑技艺,为辽阳这座古城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