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工作好,生活才更好

来源:当代工人

人物名片:

张红奎,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分院检验员,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张红奎紧盯参数,进行矿用防爆开关接通与分断试验测试。

晚6时,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大门前,开始有人陆陆续续下班离开。而张红奎则心无旁骛,紧盯屏幕上的参数,一点点将电流加大。这已是他第3051次为送审企业检验检测。

张红奎入职10余年,累计开发检验装置10余套,完成矿山智能装备、防爆电气检测检验3000余次。他将这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他的两大“法宝”:一个是“5+2、白加黑”的工作学习模式,另一个就是绝对的认真。

回想刚入职时,张红奎带着满腔热血投入工作中。可刚来一个月,他就发现书本与实践的差距超乎想象。为让自己迅速适应工作,他开启365天不间断学习的工作模式,手握两大“法宝”,以“搞不明白誓不罢休”的冲劲儿,站在产品检验过程第一线。短短两个月,张红奎便熟练掌握了所有常用检验仪器和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处理大部分检验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但他仍旧坚持学习和提问,他坚信创新总是藏在点滴之间。

2022年,浙江某防爆电气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并到检测分院送检,在检验过程中,检测分院发现防爆开关不能分断短路试验电流。就在该企业准备放弃新产品计划的时候,张红奎拦住了他们,他想再试试,他知道,“新”的路不总是一帆风顺。张红奎仔细研究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从产品动作机构和灭弧室结构着手,最终发现产品触头开距较大。“找到问题根源,就是找到解决方案。”他回忆说,调整触头开距后,产品成功分断短路试验电流,帮助企业成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张红奎如此坚持,是因为他深知只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只有在道道难关面前勇往直前,才能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多年以来,煤矿隔离开关分断动作控制与整套试验系统动作一致性,一直是困扰许多公司发展的技术难题。他与团队成员深入分析煤矿隔离开关分断过程和操作机构工作原理,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确保检验装置性能指标满足实际需求。不仅如此,他还建立驱动机构双向动作模式,使煤矿隔离开关分断检验周期减少了15%,填补了矿用隔离开关分断检验技术领域的空白。

“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张红奎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也是他两个“法宝”的“原材料”。深夜接到紧急任务,完成后清晨照常上班;前一天赶往其他城市,第二天返回继续投入工作……这些已经是他生活的常态,对于他来说,工作和生活早已分不开,在工作也是在生活,只要工作做到最好,那么生活也会更好。


节拍式工作

文 |七十一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部CB1班(缸体班)

成员临时离开,王金龙立刻顶岗安装塞盖。

7时30分,CB1班组所在车间的机器还没有醒来,班长王金龙就已抵达现场,按照日生产计划进行排产,并检查车间的整洁程度是否符合生产标准。他深知,缸体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动机的润滑、温度控制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在装配缸体期间,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他将内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在早会上一一传达给组员。

7时40分,本应8时到岗的组员陆续提前抵达车间,心照不宣地打开需要预热的机器,确保8时就能够开始正常的生产活动。“一天之计在于晨。只有把开头的准备工作做好做充分,才能确保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才能保证车间一天的正常生产。”组员步洪洋说。

7时50分,在王金龙的组织下,早会顺利开展,具体的装配数量也已分配完毕。结束后,王金龙还利用余下的几分钟带领大家进行集体早操。他说:“这一环节是唤醒身体,身体有活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8时,机器和身体都已热身完毕,组员不约而同地打起精神,工作的第一个节拍将要在此刻正式开始。CB1班组在每天的工作中设置了4个节拍,每个节拍都有自己的装配计划数。从前,天上千台的装配任务,需要一个组员重复上千次同样的动作,例如一台机器一个螺栓,上千台就要安装上千螺栓,不间断的重复工作给所有人的身心都带来巨大压力。在设置节拍后,组员每两小时就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让自己彻头彻尾地放松。

上岗第一件事,是进行巡检,检查现场是否存在漏风漏水漏电等问题。正值春季,大风时常将许多石子卷进室内,一个不小心就会影响一天的生产进度,因此,班组要检查所负责的生产设备且填写检查表,杜绝有人员放松警惕。组员检查后,王金龙还要进行复检,将安全工作做到极致。

8时10分,有的组员左手握活塞头部,右手握连杆杆身,确保连杆与活塞向前标识向上,熟练、有序地进行活塞销压装;有的组员在调整活塞环开口方向,保障各环开口错位90度。显然,所有人都已进入状态。此刻,王金龙也基本将今天存在的设备故障问题收集完毕。如果这天某个设备存在组员无法维修的异常,他会第一时间判断设备的故障类型并进行操控修复。

设备故障的快速解决离不开他们完整的报修系统,王金龙是整个系统的中枢,所有发现的问题都会被有条不紊地记录好,再由中枢一一处理。时间与事件,都被组员清晰地写在检查表上,任何小问题都有可寻。

9时50分,第一个节拍结束,组员迎来10分钟的休息时间。有人在线上看书,有人走出车间沐浴阳光。这10分钟,足以让每个人恢复身心状态,开始下一个节拍的工作,直至午休。

12时45分,CB1班第三个节拍开始,与上午的工作相同,循环往复。直至下午5时,一天4个节拍顺利结束,计划数全部达标,组员才能彻底关闭手中把控的机器。而后再一同对车间进行清洁、整理,直到将车间恢复成早上的模样,大家才算真正结束一天的工作。      


测修军师“一二三”

文|鲍雅辉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露天矿工务段架信队信号测修组

发明“薇拉调整法”后,信号测修班组的检查效率提高了许多。

工务段架信队信号测修组,专门从事信号继电器测修工作。在外行人看来,检修继电器工作是室内作业,风雨无碍,工作环境舒服,每天就是擦擦接点、调调间隙、测测数据。实则不然,继电器检测对器材各项数值的要求非常精密,许多数值都必须精确到毫厘。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艰辛。“检修一台继电器,少则两个小时,多则4个多小时,遇到特殊的甚至要一天时间。干好这个工作并不简单,要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其实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组长杨薇拉说。

杨薇拉与5名80后、00后组员,承担起每年2000多台继电器的检修、测试任务。面对多达9种型号的继电器设备,他们需要一丝不苟地按程序检修,毫不差地按规定参数调试,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隐患,要做到零缺陷、零返修。

为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杨薇拉曾总结出“一二三”工作法,这套法则也被组员称为“薇拉调整法”:“一”是指调整继电器接点时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心平气和;“二”是指在不打开继电器外罩的情况下,通过双耳的听力判断继电器有无异常;“三”是指调整继电器机械特性时做到手、眼、机三者配合精准,尽量一次调成。将庞大的工作量细化成3条工作法则后,组员的工作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

除去对技术的高要求,继电器监测工作对于心理的挑战,杨薇拉也十分在意。在调整继电器接点时,工友需打开测试台灯,眼睛盯住上下接点,迎着强光工作。这样连调几组接点后就会感到双眼发酸,如果不休息,眼睛承受不了,心情也会越来越焦躁。如果休息太频繁,便会影响工作进度。

为此,杨薇拉特制了一个小卡片,按照继电器底座的大小画出方孔,然后剪下来,在调整继电器时,把继电器插在测试盘合适的位置上,再把剪好的卡片模板放在继电器的后面。有白色卡片做背景,继电器的接点和小触头全都变得直观清晰起来。这一简单便捷的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眼睛的疲劳程度,缓解了组员的焦虑。

比起组长的角色,组员认为杨薇拉更像是一名军师,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各种妙计。“当机车行驶通过,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继电器操作铁路设备动作时的声音规律有序、清脆悦耳,而这背后,是数以万计由工务段架信队信号测修组检修的继电器。”杨薇拉觉得,只要能让这声音继续飘扬,从而吹响矿山增产扩能的号角,贡献再多的“锦囊妙计”都义不容辞。      


钢轨上的“星星”

文|李靖怡

时间:2024年2月1日

地点: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工务段大连北线路车间线路工区

人物: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工务段大连北线路车间组员

为掌握线路每分每秒的变化,组员不断进行测量、复核。

22时50分,在丹大线53公里至82公里的744米处,大连北线路车间的线路工区内,36名组员分成5个作业组,趁着没有火车经过的这段时间,在漆黑的夜幕下,打着头灯进行线路冻害整修作业。春运期间,为应对寒天气对线路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大连北高铁线路车间利用夜间天窗作业时间(为铁路维修养护、施工预留的空闲时段),争分夺秒进行冻害整治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列车安全运行。截至小年夜,大连北高铁线路车间已整治线路冻害60余处。

“这儿!还有一处需要进行垫板作业,快过来!”“大伙儿再加把劲儿,一定要赶在‘天窗’结束前完成今晚的冻害整治任务!”工长赵国文一边步伐迅捷,奔向线路上确认、标记已经达到整治标准的冻害处所,一边回头叮嘱身后作业的组员。

天气寒冷,线路变化往往无法估测,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新的情况。为掌握最新状况,赵国文始终手提道尺冲在前面,对已做好轨距标记的区段再次进行测量、复核,在每一根轨枕上标记后,认真查看每一个轨枕上的垫板数值。组员包仕利紧随其后,操作双头内燃扳手,迅速松卸了扣件。组员吉祥则拎起了起道机开始作业。大家相互配合进行更换垫板,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顷刻间,液压起道机抬起钢轨,组员动作娴熟地将钢轨与轨枕间的旧胶垫、垫板撤出,重新换垫符合标准的垫板和胶垫,另一台内燃扳手紧随其后复紧螺栓,每一个环节密切配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就这样,整修作业一点点推进,一处处冻害被清除,大家在线路上步步向前移动。“国文,质量回检时一定要仔细,保证冻害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咱们不能着急。”跟班作业主任的叮嘱让赵国文更加认真谨慎,他再次确认轨距、水平、高低及配件的扣压力,检查螺栓涂油工作,确定全部符合标准后他才意识到,今晚居然这么冷,握紧道尺的手已经被寒风吹得有些麻木。

凌晨3时,伴随着小年的来临,在将近零下20度的夜里奋战了4个小时的大连北线路车间组员,顺利完成了全部冻害整治工作。大家坐在返程的汽车里,期待着小年的温暖,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熟悉的歌曲,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哼唱起来:“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