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过电影”,解难题

来源:当代工人

人物名片:

熊旭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熊旭海(左)深耕井下30年,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册。

“大巷照明昏暗,很多地方仅靠头顶矿灯照亮。顺着铁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掌子里走,前路漫漫,我无法肯定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但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坚定地告诉我‘你行’。”在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法能源”)举办的宣讲比赛中,来自大隆矿安装队的技术员熊旭海,饱含深情地分享了自己扎根煤海30年的故事。

1994年,熊旭海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铁法能源大隆矿综采预备队生产班。3年后,经过矿里组织的电工培训,他正式成为一名矿井维修电工。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器线路图的时候,那密如蛛网的线路是多么陌生,一时间,他觉得自己还是个门外汉。

为了能尽快独当一面,熊旭海每天早来晚走,无论是设备的拆装清扫,还是线路的排查,他都潜心钻研,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把技术搞懂。时间一天天过去,熊旭海的技术也越发精湛,练就了一套“看、听、闻、摸”的独门绝活儿。

一次,东二1504工作面支架安装临近尾声,无极绳绞车突发故障。在检查设备参数设定过程中,熊旭海通过听声音,发觉传感器速度与实际速度不匹配。他立刻检查绞车滚筒轴旁边的编码器,发现该处连接弹簧脱落。紧急处理后,绞车恢复正常运转,熊旭海的独门绝活儿由此得到了“官方”认证。

对一般维修工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就算是很敬业了。可熊旭海不同,他心里总是装着那些绞车的电器设备。设备每天的运转情况,不停地在他脑子里“过电影”。于是,他一门心思钻进“电影”,通过改变控制变压器分接抽头,解决了掘进机开关不定期欠压跳闸问题,确保井下顺利生产;将原来闭锁总授开关改成控制绞车操控箱PLC停止输入端子,完善安保系统,实现无极绳绞车红绿灯安全闭锁;根据现场实际,发明液压支架立柱拆卸装置,提高液压支架分解效率,为大件起吊加挂“安全锁”。

30年的沉淀与磨炼,让熊旭海破茧成蝶。凭着过硬的井下电气设备检修技术,他攻克了许多设备的疑难杂症,每年参加技术革新10余项,参与的小改小革项目多次获奖。

如今,熊旭海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企业培养了我,我也要回报企业。”他说。在保证安拆工作的前提下,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册,分发给青工,手把手向他们传授绝活儿。在熊旭海的指导下,企业已有多人晋升为高级工和技师,成为大隆矿的新生力量,并传承着对工作的热爱。    


水管在凌晨突然爆裂

文|康晓

朝阳环境集团安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都家园班组

物业班组成员帮助业主清除屋内积水。

01:30

东都家园小区一业主家中水管突然爆裂,喷涌的自来水很快淌到了3楼的韦大爷家中。当韦大爷和70多岁的老伴儿发现时,屋内已积水成河。韦大爷立刻拨打了东都家园班组的电话,寻求帮助。电话中,韦大爷焦急地告诉班长冯广莹,家中不知为何会有大量的自来水,且还在不断涌出。冯广莹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她深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4楼与3楼的业主家会受到严重损失,楼下的居民也会被波及。

01:45

接到求助后,冯广莹没有给自己从睡梦中惊醒缓冲的时间,她赶忙联系工程部维修人员,火速赶往现场。途中,她电话联系到4楼水管爆裂的用户。由于4楼住户家中无人,经住户同意,她决定撬开房门进行维修。

02:00

抵达现场后,韦大爷家的地面已经是一片汪洋,水深没过脚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两位老人手足无措。冯广莹马上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救援。此时,班组11名组员已全部到位,大家有的拿扫帚,有的拿拖布,开始对屋内的积水进行清除。维修人员则将自来水阀门关闭,对爆裂的管线进行紧急维修。

04:00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维修人员和保洁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只为尽快帮助韦大爷一家恢复正常的生活。一旁的韦大爷和老伴儿,脸上写满了感激和期待。两个小时的奋战过后,维修人员将爆裂的水管成功修复,保洁人员也将韦大爷家中的积水全部清除干净。

05:00

韦大爷家的积水排除后,为不影响其他邻居早晨出行,班组人员又开始清理楼道内的卫生。事发时正值冬天,为防止楼道结冰为小区业主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冯广莹又带领班组人员在楼道内撒上融雪剂,确保业主的出行安全。

06:00

此时天已微微见亮,待楼道里的积水全部处理完毕后,冯广莹转身对维修人员和保洁人员说:“大家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

小区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韦大爷一家也重新过上了平静而温馨的生活。但他们会记得,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他们遇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东都家园的物业工作人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至上”的理念,让业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用终身学习带队伍

文|李靖怡

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抚顺热电分公司热控二班

班组成员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不断开展新的安装工作。

每天抵达公司后,热控二班代培人才卞甫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班长朱峻峰在前年编制的经验反馈和日常工作流程标准化手册,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两年过去,他仍能在手册中发现新的细节。

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卞甫升成为公司聘用的热控自动化专业储备人才。在基层锻炼的一年多来,这位读书时的学霸被热控二班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成为班组里公认的看图纸最细、做笔记做多的人。

热控二班现有11名员工,平均年龄41岁,负责抚顺热电分公司两台300MW机组热控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终身学习”理念是班组多年来精心打造的班组文化。这是因为班组成立之初,是由多个不同专业的班组人员整合而成的,组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使得班组各项工作开展困难。为了打破困局,第一任班长赵龙生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管理思路,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班组发展的成长之路。

热控二班的许多系统是进口设备,界面、说明书都是英文,成了组员在工作中的“拦路虎”。赵龙生主动带领大家学英语、背单词,从10个到20个,从20个到100个,直到最后实现多数组员可以不借助翻译设备,直接阅读英文说明书。

良好的作风需要延续,如何继续发扬“终身学习”理念,让它真正植入员工内心,是接过班长接力棒的朱峻峰一直思考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必须一起抓,是他给出的答案。上至锅炉顶棚内部,下至机组负4.5米地坑,他精准分析故障,带领组员对设备多发、频发的故障和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热点、堵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多个技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木难成林郁,一草不敌风沙。热控二班不断探索组员乐于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组员也在班组的探索中不断进步。周旭、弭尚文、吴英祥……一大批技术精英在东北公司、集团公司热控专业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还有多名组员从班组走出,在公司各级各类管理岗位上当专家、挑大梁。“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快速发展,不学习就得被淘汰。”朱峻峰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终身学习”的旅程中,朱峻峰坚信,热控二班将走出更加丰富、精彩的未来。 


人人有特长,个个有专攻

文|崔博淳

时间:2024年4月10日

班组:营口市鲅鱼圈区闽江路消防救援站

闽江路消防救援站内,组员常常在实操练习中锻炼自己的特长。

4月10日,营口一居民楼突发火灾,班长邴红带领闽江路消防救援站班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注意到现场楼层太高后,组员赵梓辰立刻操作无人机侦察火点,确定火点位置。邴红带着组员郭子铭、汪枝见冲进火场,同时与赵梓辰保持联系。

此刻,黄利业迅速在外墙挂上自己研制的新发明——高层外化喷淋装置。黄利业习惯在救援中发现问题,最近在高层救火中他注意到,楼层太高时水带挂不住,救援人员手持水带又受到云梯限制,而他研发的装置可以突破限制,进行精准喷淋。周密的部署让班组成员在半小时内就熄灭火点,并救出楼中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

周围的居民连连道谢:“你们的执行力可太强了!”邴红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们班组每个人的专攻方向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就是最强战队,执行力也就上来了。”

正如邴红所言,班组的每名组员特长都有所不同,在每次实操练习中,每个组员都充分锻炼自己的特长,并学习彼此如何配合,对待练习的态度也如同对待救援现场。

只要走进闽江路消防救援站,组员的身影就一定在。也许是身着30公斤防火服的体能健将郭子铭正在进行10公里跑,也许是装备“大师”黄利业在操作新设备,也有可能是“千里眼”赵梓辰正遥控无人机……邴红说:“只有不断地练习,并将每一次练习都当作实战,我们才能对现场多变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也正是这些艰苦的训练,让他们在消防救援中屡立战功。

消防救援站一些组员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特长。今年30岁的李佳奥从小生活在海边,水性极佳。2023年夏天,盘锦发生洪灾,李佳奥被省应急中心调往灾区,帮助测绘员进行现场勘探。他驾驶冲锋舟披荆斩浪,圆满完成任务,被营口市评为全优消防员。同年,李佳奥获营口五一劳动奖章。

在这支队伍中,人人有特长,个个有专攻。班组的8名成员,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保护178平方公里内人民的安全。近几年,闽江路消防救援站年均出警量超100起,是一支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