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锵锵师徒行

作者:文|周霞来源:当代工人

漆黑的隧道

2010年一天中午,康师傅突然递给赵威一张报纸,“沈阳地铁正在招人,你报名试试吧。”赵威先是一愣,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难道是自己的工作表现不佳,师傅有意让他另寻出路?还是……”察觉到赵威的犹豫,康师傅温和地补充道:“你还年轻,沈阳地铁也那么年轻,去那里,定能为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

彼时,沈阳地铁1号线即将正式开通,沈阳地铁承载着城市交通的厚望,成为无数青年人的向往。赵威听后,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流和一丝感动。他未曾料到,师傅竟如此开明,且对他寄予厚望。后来才知道,在康师傅眼中,赵威是同龄人中最聪明、最勤劳的。更重要的是,他离职没多久,原公司效益开始下滑,近几年因资方撤资而就地解散了。

赵威没辜负师傅的一番好意,在2万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沈阳地铁第一批供电检修员。

“刚入职便迎来了大干100天的艰巨任务。”赵威回忆。为确保2010年9月沈阳地铁1号线顺利通车,全体人员进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连续工作100天没有休假。检修班成员尽管全部是来自各领域的老手,但在地铁检修这块儿还都是初学者。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专业技能,赵威决定对自己进行“全面升级”。他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开始了“白加黑”的学习模式:白天,他一边剖析地铁事故案例,一边在实践中“诊断”问题,与工友一起讨论,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教;晚上,他边看书边做笔记,宁愿熬个通宵,也要把“堡垒”铲平。凭借这股刻苦钻研劲儿,他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新手到能手的转变,已能够从容应对多组故障难题。

2010年9月27日,沈阳地铁1号线顺利开通。

翌年,他被调到地铁2号线参与新线路的前期筹建工作。面对这条尚未稳定的线路,赵威深知责任重大。“由于线路尚处于调试阶段,突然停电或断电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他坦言,在这个阶段,自己甚至有点儿“期待”故障发生,因为只有提前发现并排除所有潜在问题,才能确保线路开通后顺畅运行。

赵威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下隧道,“一个人走在漆黑的隧道里,透过手电的光线可以看到飘浮在隧道内的粉尘,还有隧道深处发出的那种空灵声,说不害怕是假的”。后来,从统计钻孔到支架安装,再到电缆敷设,不知在这条轨道走过多少遍的赵威,最初的恐惧与不安渐渐消散。

第一个徒弟

随着2号线的顺利开通,赵威也从一名检修员升为工班长,有了第一个徒弟——孙二虎。虽然是第一次带徒弟,但赵威觉得一定要像康师傅那样,不仅传授技艺,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位既严格又慈爱的好师傅。

孙二虎是名校招生,初涉职场,还是只青涩的“小菜鸟”。第一次见到这个徒弟时,赵威感觉他很像刚毕业的自己。性子急、爱研究、认死理,做啥事都希望尽善尽美,简直和曾经的自己一模一样。就是这样习性相近的两个人成了一对师徒。“但有一点他不像我,太犟了。”对此赵威很是挠头。

赵威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不愿绕弯子。看着接手PLC程序编写忙得晕头转向、有时饭都顾不上吃的孙二虎,赵威急切地提醒他:“人是铁,饭是钢,没有效率地忙就是瞎忙。”

“师傅,我到底哪儿错了?”一场辛苦换来的却是全盘否定,孙二虎红着脸反问师傅,“不对啊?学校里就是这么教的。”“咋?你小子还不服气?”赵威有些急了。

“不敢,但你总得给我说出个道理来吧。我们上学时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反复检查了好几遍,没错啊。” 孙二虎和师傅犟上了劲儿。

“PLC程序的编写,大家在学校都学过,但实际操作就得用心思细琢磨,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应对复杂的现场情况。”赵威耐心地给孙二虎讲道理,心中暗自高兴。赵威喜欢直来直去的徒弟,他觉得当师傅的说得也不一定全对,徒弟要敢于发问,遇到难处大家一起讨论,展开头脑风暴,才能设计出最佳方案来。

“干事得心里有谱,事先准备比事后弥补强。” 赵威假装生气,撂下一句话,扭头就走。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不放心地提醒孙二虎:“PLC学校学的是一个样,但实际操作中是有变化的,细节很重要。你再好好打磨打磨。”

“好吧。”孙二虎嘴上回应着,脑子里开始分析师傅的话。

第二天,孙二虎提前一小时到岗,先是梳理了一下当日工作,排了工作紧要次序。在赵威的点播下,PLC编程有了起色,工作开展自然顺利起来。后续几天的线路检修工作,他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孙二虎心里对师傅涌起一阵感激。

孙二虎还给师傅起了个绰号,叫“牛大师”。原因很简单,短短5年,赵威从一线检修员成长为沈阳地铁高级工程师,并获得“辽宁五一劳动奖章”“技术大王”“盛京大工匠”等荣誉。看着头顶无数荣誉光环仍不放松工作的师傅,孙二虎的犟劲儿又起来了,憋着一股劲儿,非得干出个样儿来让师傅瞧瞧。

赵威深夜在沈阳地铁2号线进行供电设备故障处理。

闹铃模式

2011年下半年,沈阳地铁2号线进入开通前的冲刺阶段。调试阶段,各类故障频发。面对困难,赵威开始逐个儿分析并设计解决方案。他夜以继日地沉浸在图纸与设备之中,一遍遍绘制改造图纸,重新设计设备的动作逻辑关系。为给夜晚施工节省时间,赵威带领工班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他带头钻进不到1米高的地沟,爬上2米高的桥架,一帮人练就了“上天遁地”的功夫,在运营结束前提前完成拆线铺线,仅仅用了38个夜晚,便完成了2号线19座车站的接线改造工作。

“每天的检修工作从零点开始,一直到凌晨4点。”赵威说。大型供电检修工作由于都是在夜间进行,随时可能面临各种问题。为不影响地铁白天的运行,不值夜班时,他怕自己睡得太沉,听不见手机铃声,影响了检修和维修的工作进度,便将手机铃声调成了刺耳的闹铃模式。然而,闹铃声比较大,深夜几次将妻子和孩子从梦中吵醒。后来,他索性每晚自己单独搬到一间屋子睡觉。不论春夏秋冬,只要闹铃一响,就像吹响了集结号,他立刻穿上外衣,第一时间直奔故障现场。在赵威的带领下,工班人员渐渐成长起来,徒弟孙二虎也能独当一面。但为预防突发状况,赵威坚持把图纸带回家。这份图纸在他眼中,不仅是线条与符号,更是他心中精心布下的战局图。隧道内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开关,都是他麾下的“忠诚将士”。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赵威每天下班后便化身电器元件的“外科医生”,将那些被遗弃的“病患”设备带回家,细心拆解。他的这股热情,如同燎原之火,点燃了整个工班人员的激情。班组人员一起在修旧利废中踩上“节约设备采购成本”和“提升技能”两个风火轮。领衔人赵威再次“提速”,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名驻站大师。

2017年,赵威由工班长升任工程师,成为部门的技术大拿。他自主创新研发完成了一系列便于服务生产的电子设备,其中两项取得专利。他还将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写成内部工具书。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播撒开来,让更多的工友受益。”赵威说。于是,他开始在技术进步和“传帮带”上下功夫,利用自己的技术与经验,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在他的带领下,爱徒孙二虎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如今,在沈阳地铁,有许多像赵威一样的地铁人正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新的突破。当每个人的“小突破”汇聚成海,终会迎来创新的大浪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