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迈的阿拉比卡咖啡种植园。
非洲的风吹到东南亚
数百年来,咖啡以一种最深沉、最温柔,却也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红海到雅典、开罗、土耳其、意大利、印度等地,咖啡馆也以一种最不招摇张狂的姿态,安安静静地席卷了全世界。
传说中,世界上最早的咖啡树出现在10世纪前后的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牧羊人卡尔迪发现羊群在吃了一种野生灌木果实后,变得比平日活跃喧闹。他好奇地摘下一些果子品尝后,竟也欢喜地想在草原上手舞足蹈。
于是,牧羊人将自己采摘的果实分送给修道院的僧侣,帮助他们在漫长的晚祷中保持清醒。后来,咖啡伴随着商旅的脚步渐传渐远,遍布全球,以至于不知从何时起,喝咖啡成了到清迈旅游的必打卡项目,逛寺庙都得往后排。
“清迈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加起来大约有3000家,就算您每天早中晚都喝咖啡,光顾完清迈所有的咖啡馆也得3年左右。”当年,刚从清迈旅游回来的闺密向我炫耀,“就像去北京要爬长城、去巴黎要逛卢浮宫一样,喝咖啡已经和清迈深度捆绑在一起,没喝过四五家风格各异的咖啡馆,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清迈……”她的喋喋不休一下子激起了我这个“咖啡脑袋”的兴趣,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咖啡之旅”。
到了清迈我发现,闺密说得一点儿都不夸张,咖啡馆遍布清迈的大街小巷,短短几百米的一条街上会开着近10家咖啡馆。但大家不是竞争关系,反而更像伙伴,共同致力于提高所在区域的咖啡浓度。它们各有特色,让人很有去一一探索的欲望。
泰国接触咖啡比较晚,居住在曼谷的外国总督和商人是泰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最初,泰国人讨厌苦味儿,他们认为这种刺激性的东西应该用于医疗,而不是做成饮料。
红十字茶馆是泰国的第一家咖啡企业,成立于 1917 年,茶馆售卖的咖啡用外国咖啡豆作为原料,大多数消费者来自西方。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泰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让咖啡在泰国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0世纪50年代,阿拉比卡咖啡豆首次在泰国种植,因其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阿拉比卡咖啡豆必须在寒冷地带的高海拔地区种植,因此,清迈被选为阿拉比卡咖啡的生产地,当地政府鼓励山地部落人民靠种植咖啡来取代非法的鸦片种植。从那时起,咖啡就成了清迈许多社区的经济支柱。
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泰国的咖啡产量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都把自己种植的咖啡豆出售了,并没有将咖啡豆用于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即饮咖啡馆。直到本世纪初,随着一批高质量咖啡馆的涌现,咖啡馆文化开始在清迈兴起,逐渐使这座城市成为“咖啡之都”。
清迈风格
我曾在2015年去过一次曼谷,对于那些喜欢繁华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曼谷绝对是泰国旅游的首选城市之一。但这次来清迈,这里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相对于曼谷来说,清迈的生活节奏更慢,城市氛围更平静、更轻松。似乎泰国的旅游业发展越快速,清迈就越放慢脚步,渐渐地成了“慢生活之都”,让奔波于职场的年轻人都愿意在这里品咖啡、读书籍、听音乐,寻找片刻的轻松惬意。
我将宁曼路的一家森系咖啡馆作为此次“咖啡之旅”的首站。一杯手冲咖啡和一些泰式小吃,是我拍照的主角。
这次“打卡”给我的初印象是,清迈咖啡无论是味道、价格,还是咖啡馆氛围,都“卷”出了天际,我不仅用国内五分之一的价格在物质上获得了咖啡自由,还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度的舒适与放松。
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同为中国人的店主非常热情地和我闲聊起来,我也借机向他询问了咖啡在清迈如此盛行的缘由。
店主告诉我,他1995年就来到了清迈,当时这里还不是很发达。后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泰国人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中产阶级激增。这时候,有一群对咖啡充满热情的人就开始研究西方国家咖啡的发展,包括烘焙和冲泡技术,这无疑为泰国咖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一个原因,当属阿拉比卡咖啡豆在清迈大量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豆含有复杂的酸度,还带一些水果、鲜花、巧克力和坚果的味道,这种风味多样、层层叠叠的口感深受清迈人喜爱。
客户群体庞大也是咖啡馆在清迈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清迈是一个拥有清迈大学、皇家大学和梅乔大学等几所主要大学的城镇,每所大学都有超过1万名学生。想在放学后学习或结识新朋友的大学生都会将咖啡馆作为首选,他们就是咖啡的主要购买者。
世界范围内的数字游民(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远程工作方式获得收入的人)或技术工作者,也是另一个为咖啡文化做出贡献的庞大群体。由于生活成本低,这些人选择留在清迈。对于大多数本地人来说,清迈一个月的生活成本是3000—4000元人民币,每顿饭的食物花费大约是20元。清迈也拥有优质且价格合理的 Wi-Fi、无线局域网和宽带互联网,咖啡馆就成了清迈数字游民的工作场所。
清迈99%的咖啡馆都欢迎数字游民,但也有例外。有“清迈最难订民宿”之称的Arte House,一楼是对外开放的咖啡馆。假如你掏出电脑开始工作,服务员会时不时过来慢声细语地提醒你:“尽量不要用电脑超过1个小时哟!”言外之意是:“您的班味儿太浓了,影响到咖啡馆氛围了。”
在我看来,在咖啡馆不能使用电脑这件事,可能不太符合常理,但在这么惬意悠闲的场所里工作,这件事儿也确实不符合清迈风格。不管怎样,尊重每家店的规则,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找到合拍的咖啡馆,可能就是爱咖啡之人在清迈生活的终极目标。
好味配好景
清迈咖啡馆的一个可贵之处,就是在全球化的带动下蔓延出了多样性,日式庭院风、浮夸宫廷风、废墟工业风、山涧溪流风、韩式清新风、稻田丛林风,还有适合宠物亲子的友好型、百年老建筑改造的复古型……相比大城市千篇一律的现代极简设计,清迈咖啡馆能把任何一种风格玩到极致。
这一切都源于清迈人对咖啡的极致追求。他们不仅要享受咖啡的好味道,更要为好味道配上好景致。当地甚至还有一条被称为“咖啡馆之路”的公路,那就是杭东—沙孟公路,即1269公路。它如玉带般缠绕着素贴山后腰,道路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几十家咖啡馆,四季飘香。
为了领略咖啡馆之路上咖啡馆的不同风姿,在来到清迈的第三天,我特地换了一家1269公路上的酒店。记得那是在3月的一个早上,我在鸟鸣中睁开双眼,决定到酒店转角处的自然风咖啡馆解决早餐。
在悠扬音乐的环绕中,我轻轻放下背包。窗外的蓝天白云下,一辆红色双条车无声驶过,不时还有摩托一族在路上穿梭,一个时髦的年轻女孩儿正在和街景自拍。转头看向咖啡馆里,帅气的咖啡师在低头做拉花,旁边桌的那位中年外国人正盯着电脑看股票,墙角处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女孩子在低声笑,空气里满是悠闲、慵懒的气息。
正当我沉醉在此情此景中时,服务生送来了我的早餐——一杯卡布奇诺和一块芝士牛角包。此时,餐食本身的味道于我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我瞬间也仿佛释放了在都市里积攒已久的压力,融入当地的轻松惬意中。
吃完早饭,我继续在咖啡馆之路上闲逛,想要把这条公路上每家店铺的特色尽收眼底。因为我在清迈光顾的第一家咖啡馆店主告诉我,当地咖啡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家都有特点,多去看看才不虚此行。
其中,蒸汽火车咖啡馆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记忆,在风格各异的众多咖啡馆中,蒸汽火车得以在咖啡馆里完整保留,甚至有电影大片的效果,这让我非常惊讶。坐在车厢里点上咖啡与红酒,这样的浪漫可能不止于怀旧,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中伴着咖啡香和花香恋爱,才叫诗意。
最让我佩服清迈人想象力的咖啡馆,当数兰纳岩石花园咖啡馆。在这里,清迈人的创新与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它把高端的咖啡与坡地的野趣混搭,画风天成。草坪溪水,临水亭立,三五好友,家庭聚会,在蓝天白云下,放飞的不仅是自由,更是无忧无虑的心境。
可以说,清迈咖啡馆售卖的不单是咖啡,还有与咖啡文化共存的文艺、设计、服务,以及令人或惬意放松、或连连称奇的环境,而环境的灵魂就是咖啡师和顾客。清迈没有大都市的急躁感,时间仿佛在随着咖啡香飘荡,这一切都让我对清迈咖啡馆难以忘怀。
直到现在我还在想,难怪文艺青年都爱往清迈扎堆,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就连燥热的空气都是清新的。这样的生活,即使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最舒服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