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羹冷炙好项目
创立禾下土(大连)生态农业公司之前,许琳一直做进出口贸易。一次,他请朋友吃饭,酒过三巡,朋友指着还未收拾的临桌问:“知道这些垃圾都去哪儿了吗?”许琳听出朋友的弦外之音,立刻端坐,洗耳恭听。朋友举杯笑了笑,“有好项目。”
朋友口中的“项目”,源于一种叫黑水虻的虫子。黑水虻原产于美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重要的腐生性资源昆虫。“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爱吃腐食。”许琳说。
次日,许琳被朋友带到一个以黑水虻为基础的“虫腹垃圾处理”项目基地。“垃圾处理在室外进行,气味很大。”许琳回忆,虽然同行的人纷纷掩鼻,但大家都觉得可以通过这些小小的虫子,隐约触摸到厨余垃圾处理这个行业的未来。
不久后,许琳集结了几位兴趣相投的朋友,共同创立禾下土(大连)生态农业公司,正式进军厨余垃圾生物转化行业。
在先期的调研中,许琳的团队了解到,每个城市的垃圾分类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干湿分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基本一致。菜叶、瓜果皮、残渣剩饭等一些来自家庭生活、饭店的厨余垃圾,因高水、高盐、高油的特性,一直是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老大难问题。
起初团队的构想是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利用黑水虻幼虫吃掉厨余垃圾,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许琳还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昵称——“虫虫特攻队”。
万事开头难。第一件难事便是如何将粗放式的室外项目变成精细化运作。几个合伙人在一起开会碰头儿,讨论如何实现厨余垃圾生物转化全封闭、自动化,可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头绪。不知是谁突然蹦出一句:“许琳,你要是想不出来,还是继续做你的外贸生意吧。”
这句话瞬间把许琳的思路打开——为什么不能用外贸装船发货的集装箱作为设备外壳呢?灵感一旦启动,就一发而不可收。许琳开始翻书查找,甚至去查国外的一手资料,还借鉴了立体停车场的技术应用。查买材料、找代加工、约商谈、做试验品,一次次往返于大连和山东之间做测试,其间多次推倒重来……许琳也从最初对厨余垃圾的酸腐气味的不适应,到如今练就了可自动“屏蔽”气味的本领。
经过6年的打磨,2020年初,许琳和合伙人成功将“虫腹垃圾处理”项目从初期的室外简陋形态,升级为集全封闭、自动化、智能化等特性于一体的现代生产线。“说是生产线,其实就是利用集装箱作为外壳,结合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远程操控系统,打造出一个个独立且高效的垃圾处理循环体。”许琳说,在这套循环体中,银色的集装箱成为幼虫的“秘密基地”。它们在这些“抽屉”般的隔层中,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经过预处理的厨余垃圾浆。
许琳边说,边拿出手机,如数家珍:集装箱可以根据车间厂房大小,任意排列组合,箱体间以传送带连接,经过幼虫紧张的工作,成虫和虫粪会从传送口排出,经传送带运至下一道工序。
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各项参数,许琳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实时监测,甚至还能直接下达指令,控制生产线的流程运行。每有客户问他,为何不直接带大家到生产线参观,许琳笑答,一是想展示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生产线已实现全封闭,但仍有些许酸腐气味,自己虽已完全适应,但初至者想适应恐怕还需要有个接受过程。许琳又补上一句:“未来的生产线一定会实现无味运行。”如今,在“虫虫特攻队”的帮助下,禾下土(大连)生态农业公司日处理餐厨垃圾可达100吨,日生产蛋白虫4到5吨。
禾下土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
小虫搅动绿潮
曾有人问许琳和他的团队,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还会不会选择这条艰难的创业路。“无论何时何地,答案都出奇地统一——会!”许琳解释,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还要看时代背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之下,向更环保、高效的绿色生态方向转型,是每个行业的必答题,处理厨余垃圾更是如此,“以禾下土为企业命名,可见我们的创业理念和时代考量。”
当然这一考量并非无根无据。数据显示,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已突破每年1.2亿吨,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最高时超过60%。当下厨余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仍是焚烧和填埋,二者效率虽高,但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比如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填埋会对农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说垃圾是黑色的,那么虫腹垃圾处理就是变黑为绿的密码。”许琳说。
在实际的运作流程中,“虫虫特攻队”绝不仅是靠虫子吃掉厨余垃圾那样简单,而是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绿色生态链。黑水虻幼虫吃掉厨余垃圾,虫腹转化来的细腻虫粪又是富含养分的优质肥料。幼虫本身会在短短7天内成长为成虫,是鸡、鸭、鹅、猪、鱼、蟹、小龙虾等动物的上佳饲料。整个链条完全是以生物链形式进行推进,源头和主力就是那些小小的虫子。
然而,相较于投入,禾下土公司并未产生过多利润。许琳坚持做下去,除却笃定绿色前景之外,也和他的另一个身份有关——大连市中山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许琳不喜欢把名头挂在嘴边,他更愿意在行动上“为老百姓干点儿实事”。2023年,大连市中山区曾组织开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专项民主监督活动。许琳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监委会成员,全程参与民主监督的各项调研、协商和座谈活动。
履职的同时,许琳也增加了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心。例如调研污水处理厂时,一些委员除了关心污水运行、工艺流程、出水水质标准等情况,对污水的二次回收利用也产生浓厚兴趣;在考察城市热源改造项目、建筑工地扬尘管控、被毁山林等重点环保事项之余,委员们纷纷拿出解决方案,甚至提出了不少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的好办法来。
在问题中给出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又孕育新商机,新商机踏着时代的节拍,向绿色发展驶去。如今这已成为禾下土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走得踏实。
现实也予以佐证。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到近年来外卖行业迅猛发展导致餐厨垃圾量激增,这一领域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禾下土不仅和国家的倡导一脉相承,还在厨余垃圾领域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为行业探明前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当下,许琳还想将这种“大连模式”推广至全国更多地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一环保项目。通过技术培训、设备输出和模式复制等方式,帮助更多城市解决厨余垃圾处理的难题,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时代的风口总在变幻中呈现不同色彩,但禾下土笃定的色彩一直未变。许琳构想,未来的禾下土不止于“虫腹垃圾处理”这样的单一项目,还会尝试其他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生物链条项目,“因为只要方向对了,路再难走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