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七朵金花”一把抓

作者:文|金雅银来源:当代工人

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粉剂内包班组

班组成员对产品进行精细包装。

在生产车间内,粉剂内包组的成员正上演一幕“无声剧”:两台包装机按既定程序有序运转,包装机旁,女工左手稳稳地拿着包装袋,右手精准地按压着按钮。随后,药品便沿着漏斗的轨迹,准确无误地滑落入包装袋内。整个过程中,每位成员没有语言上的交流,眼睛盯着下料,手指按着按钮,如同机械一般准确无误。

这样的“简单”工序,每人每天要完成上千次。“看似简单,实则挺难的。”张颖说,7名成员均为女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姐妹们将每一个包装袋都按照分装的克数包装好。这个活儿,确实不简单。

药品粉剂的种类不同,比重就会不一样;同样的一公升容积的包装袋,装下药剂的重量不尽相同……想要精准地根据药剂种类按下下料按钮并保证药剂重量准确无误,这手绝活儿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

张颖记得18年前初到岗位的时候,那时的设备没有如今先进,各种药剂的分量全凭日积月累的手工操作找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肌肉记忆。类似早年百货商店的“一把抓”——一把下去,分量基本没有偏差。

即便如此,也未必达到百分之百精确操作,还需后续工序完成“找平”。刘娅琳是这一环节的关键人物,她负责解决分装过程中的重量微调工序。每当张颖将包装袋置于电子秤上时,刘娅琳便迅速而准确地用小勺添加或减去药剂分量,直至达到需要包装的克数为止。往往只一勺便完成工序。随后,由范小妮接手进行封口作业。

三人的默契配合,使得整个工序高效流畅,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药剂顺利走下生产线。班组有两台包装机,班组成员也被分为两个小组。分装、称重、封口等工作并非固定由某一人完成,而是实行轮岗制。张颖解释这是为了避免因长时间重复动作产生视觉疲劳,从而降低差错率。

在张颖看来,越简单的工序越需要做到极致。班组每天分装的药剂量有三四吨重。工作开始前,张颖会带大家核对原料品名、包材名称及其对应数量,并精心规划出最优生产工序,同时还需记录各项数据,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倒查”。工作间隙,成员还会对分装好的产品进行装量抽查。“如果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一整天都不好意思说话,那是脸面问题啊。”张颖说。

近3年来,经过这个班组成员之手的产品总量超过2000吨,“七朵金花”更是创造了近10年无任何质量问题的工作纪录。      


15秒里省出了38万元

文|康晓

时间:2024年12月

地点:沈阳汇众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通过测量汽车减震器的角度来检验产品质量。

深冬的一个清晨,生产科装配班组传来一阵欢呼。班长李强在班前会宣布,困扰许久的螺帽拧紧工序难题已得到解决,贴标机也同步完成了标签的粘贴。

这样的欢呼场景,于装配班组而言,时常上演。每一次欢呼的背后,都是一首小改小革的协奏曲。

事情源于贴标工序中一段15秒的时间。过去的工序是先由压机拧紧弹簧,然后人工操作电动扳手进一步拧紧螺帽,之后贴标机才能进行贴标。在这个过程中,贴标机、人工操作和压机拧紧螺帽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导致贴标机在人工拧紧螺帽的过程中有15秒的等待时间被浪费。

“别小看这15秒时间,一个月累计下来,损失就大了。”李强决心带着大家伙儿攻破这个“15秒”难题。别看天冷,但大家的热情十分高,每天都提前到岗,脱去棉衣棉帽,卷起袖子就开始集中攻关。起初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有人建议再精细三道工序,把15秒钟的时间抢回来,但李强不同意,“即便精细工序把时间抢回来,15秒的问题仍没有解决。”最后经过头脑风暴,大家形成共识:改变现有工序,重新编程。“这着儿棋看似冒险,但大家都认为是最为可行的解决之道。”李强说。

方向一旦明确,剩下的便是分工协作。李强将8名班组成员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的程序编写。每个小组每天还要针对工作内容交换意见,确保工序之间的链接有序无误。

有的小组进度相对快一些,便开始帮助其他小组。大家上班早到岗,下班也不着急走,只为早日完成工序的程序编写。“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氛围,问题一个个被解决,那种成就感特别美妙。”连续几周的攻关,李强终于在那个冬日的清晨宣布项目攻关顺利完成。新工序实现了在拧紧螺帽的同时,贴标机也能同步工作的新流程。经过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通顺和高效,全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38万元。

就在问题解决的第二天,又一个新难题摆在李强面前:在机器人拧紧螺栓后,工件容易磕伤。当李强说出这一难题时,大家不仅没犯难,还异口同声地说:“班长,你就说咋干吧。”头脑风暴又随即开始……

在进击的小改小革中,在产品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下,班组于2023年获得“沈阳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分享到: